闲言碎语话评卷(下):
“一把尺子量到底”究竟量什么(教育杂谈)
高考早已结束,可千千万万考生的心仍忐忑不安地悬着,千千万万家长的神经仍紧张兮兮地绷着,孩子究竟考得咋样啊?于是一年一度的高考评卷就成为那一时段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这也难怪,虽然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旗扛了几十年,但改来革去,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谁又能逃脱“一考定终身”的宿命?学生十余年寒窗,不就是为这一拼?家长十余年苦守,不就是看这一搏?
六月十日上午,我随全省八百二十余名语文评卷老师一道,风尘仆仆地赶往华中师大桂苑宾馆,参加了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网上评卷工作,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与高考作文评卷了。应该说评卷的组织工作是紧张而缜密的,省考试院、华师文学院的领导和专家给我们念了一下午“紧箍咒”后,第二天又分组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作文“校标”学习。
作为任教二十余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对于高考评卷这一肩负着全省人民重托的神圣使命,我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评卷工作中暴露出的遗憾和无奈还是让我憋不住,不得不在这里聒噪几句。
为了体现高考评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领导和专家制定了一套详细而严格的网上评卷系统,并再三强调,对几十万考生的作文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标准。愿望是好的,但真正落实起来,又谈何容易?且不说评卷点规定的每天“质”(单机与主机联网,监视评卷者的人平分值、对比误差值、曲线变化图等)和“量”(每人每天评XXX份以上)的要求让人神经高度紧张,单是每天坐在屏幕前满满的八个钟头,就够老师们消受的了,也难怪有老师中途经受不住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被整趴下“送”回去的了。
因此整整十天在这种高压的煎熬下,要老师们一以贯之地落实标准,的确是对其意志和品质的极大考验。
更糟糕的是,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数量”,竟然创下了一个小时评完240篇的惊人记录——平均每十五秒评壹份卷。——对不起,是不是吓着你了?本来,评卷系统设置每篇作文的评卷时间不得少于150秒,可那天下午系统出了点故障,设置失灵,于是敏锐的人捕捉到机遇,摔开膀子撸起袖子,与鼠标较上了劲儿。
试想,假如你的孩子在高考中遇到了这一幕,你该作何感想?
你的孩子原本出类拔萃,作文是拿分的绝活,但是,很背时很晦气,你的孩子不幸栽在了这种狗屁不如的评卷老师的手中。因为他们为求速度(可以多拿报酬啊)而保险,为求保险而“中庸”,几乎所有给分全都在“切入分”上下“滚金 ”,纵使你的心肝思如泉涌,纵使你的宝贝字字珠玑,也休想逃过屠夫这一“刀”。
你的孩子学起语文来可能先天发育有些不良,写起作文来无从下笔。但是也不要紧,恭喜你,很幸运,你的孩子遇上了这样的“伯乐”,只要作文凑足八百字,再把书写弄得像个样儿,还有,千万记住把标题挂上去,没准也能讨个四十六七分。
在此,对那些即将有子女步入高考门槛的家长,我不妨斗胆调侃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考学这玩意儿有时也是要靠一点运气的。没法,现实世界无处不充满着变数,你身边不是有许多人打穿开裆裤那时起到高中乃至大学毕业就不如你,现在不是混得人模人样让你没法比的吗?
对于这些老师的业务水准,我无权妄加评议,想也精不到哪里去,但对于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我委实不敢恭维,更替那些学生感到寒心。学子们的前途和命运的予夺大权,此时就操纵在他们的手中。鼠标轻轻地一摁,也许就改变了一个青年学子未来的人生走向。最终有失公允,受损失和伤害的还不是那些写作才能被埋没的可怜巴巴的莘莘学子?这事说来也可笑,第二天语文评卷组及时通报了这批投机者的名单。由于记录在案,他们的报酬最终都被钉在最低档(上面规定,评卷报酬综合质和量考虑,分为三个档次)。“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活该!
说穿了,所谓“一把尺子量到底”,最终衡量的还是评卷老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良知。既然我们绝大多数考生不能逃脱“一考定终身”的宿命,为何我们这些辛勤的园丁就不能披沙拣金,慧眼识珠呢?为何我们这些美其名曰灵魂工程师的就不能多一份诚心、耐心呢?大道理就不说了,但请允许我提出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我们这些身为人父人母的评卷老师,或许有的子女已经像上面所说的这样也挨过一刀;还没进考场的,终究要过这一关。
到那时,如果你的孩子落到这样的屠夫手中,你是该感到庆幸呢,还是该感到愤怒悲哀?
(2015-08-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