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到咸宁四年,期间悠悠百数载,像是一场梦,梦里有各色人物进来,又出去。他们的登场如同大红大绿一般惹眼,而他们的谢幕无一不是以死亡而退场。
翻开这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每一页里面都写着阴谋和血腥,从前只觉得打打杀杀的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荡气回肠,瞧着群英会,心机多深,瞧着单刀赴会,勇气可嘉,于万人刀剑之下,如入无人之境,此时,看来悲悲戚戚、凄凄惨惨,都是一汪汪泪水和血水混合而成。
评论家说,刘备仁善近乎伪,诸葛亮多智近乎妖。仔细了借,将这两句话都打翻在地上,大约是观者揣摩写书者的心思认为《三国演义》尊崇刘汉而贬斥曹魏,我看却不是如此。“试观后主临危日,无异于刘璋受逼时”与“重行受禅台前事,回首当年止自伤”何其相似,都是一样的尖刻而锐利,先人们做的事情,仅仅传了一代两代就如同复制粘贴一般印刻到了自家后人的身上了。司马炎说:“吾与汉家报仇,有何不可!”岂不是贻笑于大方之家。白帝城托孤,刘备说倘若阿斗不贤能,孔明可取而代之。思忖及其为人,说这句话不足为奇,禅位之事弄虚作假的数不胜数,真心或者假意有如何能够辩白分清。曹丕接替皇位,成为魏主,也是多番辞让,只是他是有意为之,为的是博取一个好名儿。
故事开篇没有大篇幅说上一大段,仅是依靠看告示,一下子就把刘关张三个主要人物都引出来了。桃园结义,情深义重。思及此,有点感慨曹操的可悲,子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到底,也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亏得他以发代身、梦中杀人这等说法都能想得出来,多思多疑,病犯头风,终是一命呜呼,伊于胡底。
三国的故事从星落五丈原大致就该停止了,再往后写,就落入窠臼,所有的斗智斗勇在前半段写的精彩纷呈,越往后越似画虎类犬,一样的计谋,却不敌从前那般扣动心弦。看《金枝欲孽》时感叹后宫中的女人都被困在了红墙绿瓦的牢笼中去了,是谓一个死局,无路可走,无处可逃,争或不争,都是黯然死去,独自凋零,而《三国》则让我觉得男人们也进了一个锦绣山河搭成的牢笼,那里有酒色财气、有高官厚位,有义气有背叛,有生死相随,有背信弃义,有一诺千金,有唯利是图,活着一世,像是总有些什么恪守的规矩与渴求实现的梦想,而这座更大的牢笼也将他们的规矩都打碎了,令他们的梦想都呈现未竟的状态。
昔日玄德出场是为匡扶汉室江山,而后自己当了蜀主,及次代而亡,孔明自茅庐出,为报玄德知遇求贤之恩,不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言,终究是力竭而亡。《三国》用千言万语构筑了一个乱世,一个英雄辈出的动荡年代,才子们神机妙算,将士们智勇无敌,他们却如短暂的烟花一个接着一个显示在那片名为“汉末晋初”的历史版图上,纵然学的万人敌、纵然能力挽二旦弓,也抵不过寿命有限,命运无常。在书中一个人出现次数最多的不是写相貌如何、品德如何、才能如何,而是某人死、乱箭射死、自缢而亡、重病而死等等之后写的时多少多少岁。他们都是那滚滚河水之中的一小簇浮花浪蕊罢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通篇看完,才知写虚虚实实,神话色彩与历史故事参半的《三国》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作者创造了一个忠义为先的时代,又不动声色地将它解构消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