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的二十三场演唱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765/d7376750d2e91f7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765/b2d690a569f87132.jpg)
把一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和十万人口的小城对比,人口规模是扩大了100倍。考虑到100的0.85次方等于50,100的1.15次方等于200,那么这两个标度率就是说 ——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100倍,基础设施只需要扩大50倍,而城市的产出,却扩大了200倍。
所以说城市越大越好。生物体不能太大,而城市却可以越来越大。公司可以倒闭,而城市却总能重生。政府可以犯错误,城市却终将符合标度率。
城市产出之所以跟规模有个超线性关系,是因为产出是正比于人的连接,而不是正比于人数。
两个人打过一次电话,就算发生了一次“连接”。每个点代表一个城市,横坐标是城市人口除以一个标准值之后的对数,纵坐标是电话联系的总量。这些点几乎排成了一条直线,结果正好是,通话总量正比于人口的1.15次方。
如果一个大城市的人口总数是一个小镇的100倍,那么这个大城市的通话总量就是这个小镇的200倍 —— 平均而言,每个大城市的人要多花整整一倍的时间用于打电话 —— 或者说,用于跟人发生连接。
邓巴数 = 150,意思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每个人最多只能有150个熟人。
城市本身是越大越好,但是城市发展要受到人的限制。城市再大,必须确保一个人能在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内从家到达工作地点。城市节奏再快,人的步行速度有个生理极限。城市里的连接再多,人的熟人数字只有那么多。
我们既是在限制城市也是在适应城市 —— 可能我们对城市一切复杂的情绪,都源自这个根本的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