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领土划界问题,实在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庞大研究课题。它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止于:
1. 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演变
2. 中东、东亚、东南亚这三个区域的民族关系
3. 亚洲殖民与反殖民历史
4. 最近一百年国际局势带给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的领土划定,是旷日持久而艰难的。雅尔塔协定带给中国的被动局面,使新中国成立伊始,就让当时的决策层面临着复杂而棘手的许多难题。
直到现在为止,中国漫长的陆上国境依旧有着中印边界争议这样巨大的难题。而同样漫长的海上国境,更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包括黄海大陆架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南海领海划界问题在内的诸多领海争端,持续影响着中国稳定周边态势的步伐,也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更加良好关系的建立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阻碍。
以中国的陆地划界为例,我国是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中国的西北、北方、东北的领土边界,实际上直到最近几年,才完成最终的划定。
这个“最近几年”,到底有多近呢?这里,说两个时间点,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1. 2008年7月21日,我们才与俄罗斯彻底确定中俄边界的全部划分——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这份“补充叙述议定书”的签署,宣告持续超过一个世纪的中俄领土争端,终于彻底结束。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总长度足有4300公里的两国的国境线直到这一天,才完全确定下来。。
2. 2011年9月20日,我们与塔吉克斯坦举行了新划定国界的交接仪式。在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领土谈判中,中国争取到了实际控制线以外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可以说是领土谈判中的一次胜利。2011年的这次国界交接仪式,宣告中塔两国之间持续一百三十多年的领土争端,总算结束。
新中国的建立,固然使中国从此恢复为独立、自主的世界性大国。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在一瞬间弥补所有“欠下的功课”。近百年的国家与民族沉沦,其所带给中国的巨大国力差距,使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只能采取“搁置争议”的方式,来应对许多的领土争端。
甚至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国力还不能说完全足够,否则我们在南海、东海、黄海这三处领海的领土争端,就不会依然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而是会必然使用更加进取性的方针。
苛求新中国的决策层,显然是不对的。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所丢失的领土,是由清政府、民国政府与军阀们,共同造成的历史性恶果。新中国的每一代决策层,不仅没有做出任何“丧权辱国”的领土划定,同时还努力争取许多丢失了几十上百年的领土回归。不去质问腐败无能的旧社会政府,反而质问真正在努力收复国土的新中国政府,显然是一种“是非不分”的言行。
比如,新中国于1993年经过艰苦努力,收回了被俄罗斯占据一百三十三年的瑚布图河畔土地(总面积4.7平方公里)。又比如,新中国在阿克赛钦地区、帕米尔地区,也争取了许多重要的战略位置重新归属于我方。
对领土问题充满极端民族主义的观念是严重错误的,中国所面临的许多领土领海问题,往往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文明、地理或民族的交汇处。因此这些争议的其他各方,同样也有着较为充分的理由,去宣称这些争议部分属于自己。当然,将争议领土领海拱手送与他人,以为这样就能讨好周边各国并赢得尊重,也是充满腐朽味儿的错误观念。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国还将面临一个又一个艰难的领土或领海的谈判工作。如何使这些谈判的结果,更加有利于我们,则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篇随笔,只是笔者长期业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的一点感想。笔者的大脑里,还留着远比这篇随笔多得多的相关内容与认识。
但这一宏大课题的信息实在繁杂而混乱,因此笔者只能简单写下这篇随笔,随手从脑中拈来一点皮毛,展示给各位读者看一看。其主要目的,是笔者希望各位读者能够认识到,这些社会舆论中沦为“街头政治”的“谈资”,在实际上是有多么庞大和复杂。
对笔者来说,真正想写的,是一个关于“新中国领土边界划定的历史演变”的系列文章。但迫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一想法只能留待日后再说了。
【全文完】
封面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41456/94d6effaaa7da46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