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完《老炮儿》后给自己的交代。又隔了好多天了。
交代的意思是去尝试去理解和理清自己的反应。
刚看完之后,感觉到很憋屈,胸中憋了一口气,晚上都很难入睡。
这种感受,和看完《亲爱的》、《我是路人甲》之后差不多。所以我说最近几年我觉得比较好的国产片,都是在表达憋屈的。
观影后当时有和一起看的朋友们讨论一些,后来又单独和一个朋友聊了聊,对这个片子还有它对我的影响,才比较清晰了。
到现在我还是没有看任何影评,只是说我现在的理解。
抛去煽情娱乐的表层,这个片子真正想表达的内涵,或者说价值观,我觉得是非常清晰的。它确实是想要表达一种创作者的价值观的。这个价值观和《师父》很像,但《师父》的表达是隐忍克制的,《老炮儿》的表达是浓墨重彩的。我理解它们就是想说,这个时代乱了,没有人守规矩了,并且在赞赏旧的规矩,赞赏守规矩的人。
这个规矩是什么,大概就是老的江湖道义。我不是很了解,我从小看武侠东西很少,也基本上没有混过社会,《师父》里的民国时期,或者是《老炮儿》里的几十年前的江湖,我都不了解。看过野夫的一些文章和演讲,大概能够了解那是怎样一种感觉。是民间社会遵循的一套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有关系,但也有不同。而且每个时代,每个具体的地域,可能也有稍微的差别。但总的来说,基本的一些道理是差不多的。
我想我爸那一代(50年代),再往上的人,心中都是有这个东西的。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老家的人来到大城市,总是要给予一些照顾和帮助的。我感觉一直到70年代生的人,一直都还是有的。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复杂分化,真正遵守这套规矩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现在的中国社会,说法制人们不相信,民间的道义也日渐衰败,眼中所见都是乱象,所以这两部片的创作者才会如此想要表达自己心中的道义吧。
再加上《老炮儿》表现的就是底层人物,《亲爱的》、《我是路人甲》都是在表现社会底层,我之所以感到很憋屈,就因为展现出来的很多生存状态自己确实是感同身受。
在罗辑思维最近的一篇文章《大人难分对错,小孩也看利弊》中https://shop246191.koudaitong.com/v2/showcase/feature?alias=ewktk5d6&spm=m1459206783958697881831896.autoreply&sf=wx_s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引用了一个西方学者对社会人道德标准的研究和理论,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分别是习俗道德之前、之中和之后。习俗道德就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些道德标准,如果放在这两个片子里来说,就是江湖道义。人经历过第一个阶段(自私自保),到遵守习俗道德,再到超越习俗道德,建立自己个人的道德标准体系,最后一个阶段就叫“普遍伦理取向:分对错,个体认可符合内心原则的行为。”重点是,此时个人不再把集体的标准当作是自己的道德标准,而是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独立的价值体系。这个时候,就算是一个成人了吧。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很多讲道德困境的片子,就会很有意思了。可以看到在很多情况下,人的选择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复杂。有自己利益的考虑,也有社会规范的影响,也有个人价值观的凸显。然而真正能够坚持自己的一套标准去处事的人,是少之又少,老炮儿可能就算一个。然而就算是他,仍然在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内心的矛盾,片子从头到尾,他实际上也是在做着艰难的选择,但确实是在向着他理想中的“道义”靠近的,到了最后,甚至有点“舍身取义”的味道了。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包括我自己,都是比较混乱的,根据不同状况,可能自己的心态也很不稳定,所采取的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接着前面说的,底层人在面对道德选择的时候,通常都是先以自保为主,先生存下来再说,然而在上述的几个片子里,打动人的,就是在这些底层人身上,看到了他们在坚持的自己独特的道德观。这些道德观,在很多时候已经是超越了习俗道德标准了,完全是基于他个人的一种选择和坚持。到这个阶段,其实再分对错,去评判一个角色的选择是否正确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在面对他的真实生活。这些人的坚持抗争,或平淡优雅,或困惑矛盾,都会让我感到很感动,也会把我深深地带入到他们的内心当中。
因为生活,或者说这个现象世界是复杂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道理或者标准就可以让一个人非常通畅地活一辈子,我更希望看到很多多元化的存在状态。很多作品就是浓缩夸张了这些复杂性,也许这就是我每次看一些片都会有这么大感受的原因吧。
我想,这也是文艺作品和灵性(修行)体系的根本差别所在。
我知道,很多修行人,或者是自己已经有一套比较完整信仰体系的人,会觉得这些矛盾冲突都是在折腾,会觉得人最终还是需要走向一条完整光明的信仰之路,只是在某些阶段,人还没有意识到有那些路可以走。
就比如说老炮儿这个人物,他所信仰的江湖道义,明显是有局限的。为什么他年轻时可以为了所谓的“道义”就可以做出抛弃妻儿、不顾后果的决定。在很多人看来,这显然是一种自欺。到了片尾的状态,甚至就是滑稽和荒唐了——人干嘛要为了一个漏洞百出的信仰而折磨自己呢。自作孽,当然不可活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人物。换到生活中也是一样,当我们看到很多人的举动让我们感到不合情理、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像围观跳楼的人一样幸灾乐祸,至少是跟我有什么关系,离我远点。。。
我觉得在很多修行人看来,前面所说的道德的六个阶段,都是可以,或者说是需要超越的。人可以达到一种超脱于世俗,完全随心而行,内在完全和谐顺畅的状态。
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矛盾冲突,看到暴力横行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内在的暴力,是如何微妙地控制我们的心智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性的深度的复杂性。
江湖道义作为一个人的内心准则也许还是不够好,不够智慧和慈悲。但至少在这样一套规则中,人是可以有商量和沟通的余地的,我说我的要求,你提你的条件,谈不拢咱们就干一场。而不是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攻击对方。一看到对方和自己不一样,就认为你是错的,我是对的。我觉得至少在这一点上,创作人员是想要表达、倡导一种最基本的对别人的尊重。
当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的深度的复杂性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通常的反应就是无言以对。。。
不管用什么价值观或者灵性体系来解释这些复杂性,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觉得都不全面,也不可能全面。
我觉得我的价值观确实是建立在自保的基础上的,我得先保证自己的基本需求,然后我才能说尝试去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我觉得这几个提到的片子里的憋屈,就是对方实在是太过分/霸道/暴力了,逼到人活不下去,这时人必须反抗(当然老炮儿的情况比较复杂,他要的不只是基本权利那么简单)。
我很想接下来看《甘地传》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238/,我很想知道非暴力的核心是什么。最近也在参加非暴力沟通读书会,这是我最近的主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