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个理论已经很久了,大二的时候也曾下过这本书的PDF版本进行阅读,然而当时的我只是觉得“这只是人众多生活方式中的某一种”,极简主义听起来很酷,就好像“断舍离”三个字说出来就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从未付诸实践,所以生活也并没有像书中形容的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读这本书是因为临近毕业,整理自己的物品时突然发现属于自己那巴掌大的空间竟然被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占满,很多东西大一就在了,却一次都没有使用过。自己之前是有很严重收藏癖的人,或许不是收藏癖,就是参加各种活动发的徽章、并不熟识的人写给自己的明信片、买东西时赠送的小物件……种种使用价值为零、收藏价值为零的东西竟然都被我好好的保存着。
“或许以后可以用到,东西又没有坏扔掉就可惜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同这样的想法,或许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但当我真正决定清理自己的空间,把上述物品连同不会再穿戴的衣物一起扔进垃圾箱时,感觉到的却是一种解脱。
我知道自己正在向断舍离靠近,所以买来这本书进行阅读。写这么多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只是为了表明,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是绝对正确的,断舍离有它的好,但前提是你要承认自己的生活被无用的东西充满,你想改变这种状况,否则你看完这本书也只会发出“不就是让我扔东西吗”的感慨。
01.读书笔记部分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需的物品。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或赠掉物品;缩小喜好范围。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悦。
断舍离的机制: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
我们总是忽视个人因素,武断地下结论说某种东西“好”还是“不好”,这是不恰当的。
“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
不管东西与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所谓“扔不了”,其实就像是脑袋和心在吵架一样。
02.自己的一些碎碎念
这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读书笔记,但确实是我在读完《断舍离》三本书后所记下的全部内容。对,是三本书,断舍离+心灵篇+自在力。每本书都不厚,大概一个下午就可以看完,但如果有人问我这本书怎么样,我会回答说“我觉得你只要了解她想说的是什么,或者断舍离的机制就好了,书实在是没有必要仔细研读。”三本书里充斥着大量重复且无用的话语,举的例子也不是有很强的代表性。
或许看《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这部日剧会更好一点,整部剧只有六集,每集半个小时,还可以当做无聊时的消遣。只是剧中女主的行为可能有些极端,我们这种普普通通的人能在中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就好。
说了书不是很好并不代表我否定“断舍离”的理论,实际上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就像我卖掉了收藏的唯一喜欢的歌手从出道到现在的所有专辑,换做两个月以前让我卖掉专辑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买回来不听,连塑封都没有拆开,就把它们好好的放在柜子里面,这样的满足感相信很多人都有。但现在我会觉得,如果不听专辑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我留着它们也不过是能够证明我是这个歌手的歌迷而已,但我并不需要向谁证明这个,或许别人不知道也无关紧要。这样一想,曾经的满足感就变成了被几张专辑给牵绊,“为外物所累”,是不是这也算其中一个。
说到底,还是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生活方式只有不同没有好坏对错,每个人最终追求的也不过心灵的愉快和满足。
最后书中一句鸡汤式的话:只要清楚明白自己的位置,以淡然、喜悦的心情稳步前进,就能看到登顶的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