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4这条你也断章取义了么

54这条你也断章取义了么

作者: 王嵘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6-19 08:36 被阅读0次

    姜忠学的心学课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51:这条你也断章取义了么?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 53 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 54条

    学习体悟:

    曾国藩讲,新书求速,旧书求熟。尤其是类似于经文或者就是经文的书,那么一定要去反复的读。不需要每天用3个小时或者5个小时,很长时间去看,你每天也许只是15分钟,但一定要持续。把它变成你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慢慢的去滋养你的内心。

    但是他的教法从知行合一,到刮磨心体到立诚,然后一直到最后致良知,他是一步一步推过来的。到四句教的时侯,就是他回到浙江老家,整个心学已经进入到化境的那个状态。所以整个过程我们要非常完整的去看,然后才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住阳明先生他表达的真正意思,而不会断章取义。

    视频第 51集文稿:(在记录中,有个别处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

    今天讲《传习录》里非常容易被大家误解的一条。有同学经常问我,他说老师我读《传习录》,我需要多长时间把它读完。有人说我一个星期,一个月,曾国藩讲,新书求速,旧书求熟。尤其是类似于经文或者就是经文的书,那么一定要去反复的读。不需要每天用3个小时或者5个小时,很长时间去看,你每天也许只是15分钟,但一定要持续。把它变成你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慢慢的去滋养你的内心。《传习录》你读一遍、两遍、三遍、五遍、十遍、二十遍,你会发现每一遍你的理解都会不同,都会向深入推进。

    这条唐诩就问,立志是不是心里面就要存个善念呢?要经常的为善去恶。

    阳明先生说,如果你心里存个善念,那就是天理了。此心既然已经善了,那你又想什么善呢?此心里面没有恶,你又想什么恶呢?立志就是心里面要长存(立)个善念而已。这有没有错呢?当然没错,这是阳明先生的话。

    但是,如果你把《传习录》读熟了,你就会发现,后面有好几个地方讲的,不完全一样。比如说《传习录》下卷,黄修易录的第一条,他说黄勉叔就问,他说我如果我心里面没有恶念的话,我这心里面就空空荡荡的,我需要再存个善念吗?阳明先生举了个例子,他说如果说太阳被乌云遮蔽了,把乌云去除,太阳的光自然就显示出来。这个时候不需要再去点一个灯或者点一个火炬多此一举。意思是你只要把恶念去除,善念自然就显现。

    还有一条,大家应该有印象,他说,人的眼睛,其实不能有任何东西遮蔽,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比如说坏的是沙子或者小虫子飞进去了,好的可能是金玉的那些碎屑,好东西放到眼睛里也会遮蔽你的眼睛。所以心里面不能有多余的一个念头。哪怕是善的念头也不能有啊,多余的任何念头,好的坏的都不应该有。就应该遵循你本心原来的那个样貌,也就是心体之本然。

    你看,你怎么理解唐诩问的这条,唐诩问的这条就明确的用到了为善去恶。到后期阳明先生有四句教叫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你要致知必须通过 格物。致知在格物,所以格物是随时随地都要去做的。格物是为善去恶,也就是为善去恶都要时时刻刻去做的。这条唐诩就问到了为善去恶,可是阳明先生是怎么回答他,刚才我们已经讲到了。我们在讲《心学往事》第十九条的时候,叫正法眼藏。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回头去看一下。阳明先生从龙场悟道之前,再到龙场悟道,再从龙场悟道一直到提出他的致良知,整个过程核心 思想是不变的,就是要复其心体之本然,回到心体原来的状态,那么认知就不会错。

    但是他的教法从知行合一,到刮磨心体到立诚,然后一直到最后致良知,他是一步一步推过来的。到四句教的时侯,就是他回到浙江老家,整个心学已经进入到化境的那个状态。所以整个过程我们要非常完整的去看,然后才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住阳明先生他表达的真正意思,而不会断章取义。这个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他到底有啥用。这条你要仔细的去领会一下,避免把《传习录》有一些东西给读偏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4这条你也断章取义了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qm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