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国华
丰水河从远方蜿蜒而来,九曲十八湾,温柔动人。水流到了这里就改了性情,坐涡四散,成了沼地泽国。何大伯的祖先逃难时无处安身,只得在这片低洼地上干打垒,十八户人家的窝棚,就像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外人叫这里为苦湾村。
春天,成双成对的燕子轻盈地飞来了,衔泥泣血在棚檐下做窝。不久,燕宝宝们出生了,窝中的燕宝宝们食量很大,每天引颈伸嘴叽叽啾啾地叫个不停,燕爸爸妈妈们忙前忙后,捉来害虫喂宝宝,好一幅燕子育婴图,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给苦湾村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后来的读书人有感,把这里改称为燕湾村。可不管是苦湾村还是燕湾村,这里依旧是个夏天涨水,冬天土地裸露、干涸、井水见底的地方。
何大伯担任生产队长时带领群众大干苦干,在外围构筑了堤垱,可是碰上大风大浪一冲就跨,既便没有冲跨,垱内垱外的水也是一样高,又形成了内涝,为了排涝,家家户户扛来脚踏的手摇的水车,大人小孩轮番上阵,也车不干内涝的水。农民栽种的农作物长不好,野草野浮萍却随处可见。俗话说,燕子有灵性,不进穷家门。来燕湾村做窝的燕子越来越少,后来干脆不来了。燕湾村无燕,徒有虚名。
数百年来,在外入仕当官,经商的大户人家走了也不会回来。留下来的燕湾村人说,变了泥鳅就得钻泥,为了生活还得在风中水里挣扎,附近的人流传着一句口头语,好不打丁,好女不嫁 一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这里。
那一年,何大伯的儿子大树考上了名牌大学,全村人来祝贺。他们心里知道,燕湾村又少了一个好后生,多了一个异乡客。
四年后,大树回来了,还领来了一个俊俏的姑娘。大伙围在大伯的房前屋后看稀罕,只见俊俏姑娘拿着照相机东照照西拍拍,住了十天半个月左右就走了。有人问大伯说,那个俊女子可是儿子领来的媳妇。大伯说,是。又有人问,为什么又走了?大伯说,回来写县里的金点子征集文章,她还会回来。村里人不信俊俏女子还会回来,只当大伯说梦话。
半年后,燕湾村来了一拨又一拨城里人,据说是大伯儿媳妇的金点子文章发表了,他们前来考察。大树为此也回村当了大学生村官,村里人私下议论,好马不吃回头草,这是脑子发烧,回来作死呢。
大树当村官没有消停,这个月从县里领来柳树苗让大家沿外围栽种,下个月又从县里背来莲子叫大家洒在水里,旱地上种上了桃树、梨树、杏树、李子树、柿子树。原来犁田耙地育秧栽禾的事情一概不管不问,有人坐不住了,往大伯家跑,说,村官不管农事,我们等着饿肚子。大伯总是不声不响,村里人也不知道他们俩父子闷芦葫里装着什么药。
第二年,外围的柳树成荫,防浪防沙,内围水中的荷叶露出尖尖角,鲜菱长得又嫩又饱满。村民就笑说,这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钱花。
大树的媳妇据说分在县里的文广新旅局上班,每个星期天会回村里来,不是看花就是摘果。村里人暗笑,说,大树娶了个花瓶回家——好看不中用。
几年过去,燕湾村百十户人家院里院外种植的果树长大了,春夏秋三季,花开不断,花香果香飘村外,冬季,湿地公园里来了优雅的天鹅白鹤越冬。现在的每一天,都有远远近近的人慕名而来,一开始是来看风景,后来可以采摘水里的莲蓬、菱角,树上的挑子、李子、柿子等果子,玩饿了就在村里找户人家吃饭,累了找户人家休息,走时大包大包拎走村里的四季鲜干果品、应季时新蔬菜。
怱一天,村里人发现绿树掩映的屋檐下又出现了忙碌的飞燕,大家感叹:燕子终于归来了。村民又围拢在大伯的房前屋后说,现在我们是人在画中活,钱从景中赚。
后来,村里人也慢慢知道大树的媳妇叫燕子,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她关于燕湾村的旅游与休闲的金点子文章脱颖而出,得到县里有关部门的重视,她本人也跟踪这个点子来到县文广新旅局工作,还经常在媒体上发表图文并茂的推介燕湾村旅游的文章。
现在这个旅游与休闲的金点子终于落地生根开花了,村里人能看见天空中飞舞的燕子,也能看见在荷塘果园里与乡亲们亲热拉家常的燕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