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2-15 10:17 被阅读0次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俊德”。皆自明也。

    《康诰》讲:“能够显扬人之为人的德性”。《大甲》讲:“念念不忘于身体力行,以彰显和呼应上天的意志”。《帝典》讲:“能够以自身行动彰显和体现伟大崇高的德性”。这些词句中用到的“明”,皆取“以我之力显扬、彰显”之义。

    《大学》开篇即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康诰》以下三段文字,相当于对为学终极宗旨与意义关键词的注释,很有点字字皆有出处的严谨意味。

    冯梦龙的小说《三言两拍》中讲过一位老农敬惜字纸福泽子孙的故事。这个老农斗大的字都不识,但他特别敬惜字纸。无论在什么场合,看到有人丢弃的字纸一定会淘漉干净,晾晒收好。积累到一定数量,然后恭恭敬敬地敬拜后烧掉。后来,他的子孙在学业上成绩显著,最后成了当朝大官。《淮南子·本经训》更是以“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方式,把文字的力量神化到无以触及的程度。

    可见,“文字”本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极其神圣和稀缺的。《大学》在这里引用《康诰》《大甲》《帝典》中的文字来阐释“明明德”之“明”,就是在表明“明明德”之“明”是有出处的,不是某个人的一时创新,而是文字背后承载的文明的累积。

    《康诰》中的“克明德”,《大甲》中的“顾諟天之明命”,《帝典》中的“克明俊德”,无一例外的取义“自明”,这一点没有什么好惊奇的。令人惊奇的是为什么这三部经典都强调显扬与彰显美好的德性的问题。特别是《大甲》干脆把美好的德性和天命等同起来。

    庸常世界可能无所不包,其中不乏蒙昧;文所撑起的文明世界却似乎有其共性,《康诰》《大甲》《帝典》不过明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庸常不乏蒙昧,文明必然明德。这或许是《大学》作者从早期文字作品中领悟到的第一层意蕴,是他将“明明德”写入“大学之道”的根本缘由。似乎也是早期绝对占有生产资料和各种社会资源的贵族子弟所应当承担的首要的文明发展使命。

    一、阶级立场上的“甜头”

    有人做过一个人类社会运行机理的思想实验。假定在一个找不到水源的荒原上,有一群人手中只剩下有限的饮用水。为了抢到这些水,人群中甚至开始有人不惜采用杀人的手段。但大家都清楚,即便把所有的水都据为己有,仅凭一己之力也未必能成功脱困。这个时候,大家需要在人群中寻找一位能够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中分配有限的水资源,并最终引领大家走出荒原的领袖。

    试想,这种极端情况下选出的领袖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很显然,德性和能力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权时,只要德性足以宽仁对待众人,能够服众,哪怕能力差一些也没关系。

    透过这个思想实验,我们隐隐然看到了“明明德”的合理性。非“明明德”者,不足以带领人类走出困境、应对难题。

    “明明德”是什么,是早期人类社会自然演进过程中尝到的那点甜头。人类后来的所有文明,无不建构在这个“早期甜头”之上。

    二、何谓“自明”

    《孟子》中有段文字,专门解释舜是如何成为天命的承载者的。孟子直接绕开天赋、教育、环境这些在今人看来是关键的要素,将镜头直接拉向作为山野之人的舜。舜作为山野之人时,以岩洞为居处,靠捕猎野兽为食,同其他山野之人没有任何分别。不同之处在于向学、向善的心,等到他好不容易在蒙昧人群中听到一句“善言”,见到一个“善行”,舜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他会如决口的江河水一样,全身心向善而行,不把这些善言、善行彻底发挥出来,惠及自己身边的人,惠及到自己所知的每一个人,便绝不肯罢休。

    试想,倘若我们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与他之间拉开差距,那是早晚的事儿。

    何谓“自明”,说到底就是自己内心里对于光明德性的追求与向往。

    正是因为“自明”,《康诰》中成王昭封康叔时,才会在诏书上反复强调“克自明”的主旨;也正是因为“自明”,《大甲》中,伊尹在告诫、劝谏太甲时,才会反复重申“顾諟天之明命”的警言;《尧典》《舜典》这些《帝典》中,才会反复再现“克明俊德”的宗旨。

    客观来讲,彰显美好德性的力量,努力使之惠泽天下,这是所有身处领袖之位或有可能身处领袖之位的贵族子弟所应当树立的根本理想。这个根本理想的要旨是“自明”——自己意识到这些,并实心实意、尽心竭力地追求这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vk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