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旅行?
为什么走出熟悉的城市,国家,走向全然陌生的环境?
是什么在吸引着旅人,最终他们又得到了些什么?
走了一圈后,难免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亲眼看看美景,建筑,名画;尝尝地道的墨西哥卷饼,印度咖喱;把自己置身在当地人和各国旅行者中。这一切,最终会变成我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写个系列,从路上的一串儿故事讲起。当然,以下所有的国别,性别,年龄只是为了叙事方便,不能归类代表某一群人。我的所思所想,也只是个人那一刻的感受而已。
第一个故事:说NO的能力
缅甸的游客大巴,车况会好于当地人乘坐的大巴,有空调,不超载。当然售价也远高于当地大巴。
有一程,要坐10个小时,一群游客买好了票,在售票处门口等车。等了许久,车终于来了,是辆当地人乘坐的无空调车,从开着的车窗望过去,里面已经满满当当坐满了人。
司乘把我们的大行李装好,指挥我们上车。一眼望过去,没有任何空位。司乘指着过道中间的一摞塑料板凳,示意我们坐在过道上。想到要在这种没有靠背,会晃来晃去的硬板凳上坐上10个小时,每个游客都表示这不行。
于是司乘左挪右腾,居然生生找出了几个空位,我和一个德国姑娘被安排一前一后坐了下去。这时另外几个游客上车,要开始新一轮的挪腾,司乘指了指我,示意我站起来。我马上遵命,站在过道上,等着被重新安排座位。
下一个指到了德国姑娘,姑娘斩钉截铁地说: No
司乘愣了一下,再次手指着她,示意她起来。
以下是她的演讲时间:我付了钱,而且,我想我付的钱要远高于当地人的价格。这是我的座位,为什么要让我站起来,你要把我安排到哪里去?我就要坐这个座位。
司乘估计也听不大懂英文,但她几次三番地说NO总听懂了。只好放过她,去调换当地人。
最后嘞,我和一群老妇坐在了最后一排,半个身子被她们带的一大袋又一大袋的农作物覆盖,闷热颠簸了10个小时。德国姑娘,好歹坐在前面单独的座位上,完成了这一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