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个好东西。
《认知觉醒》作者周岭提到,一旦认知上想通想透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那来说说我近期的新认知。
1. 早起
坚持早起,不是为了早起而早起。而是利用早起无人打扰的时光,做有价值的事情。比如,阅读、写作、跑步、冥想。
早上起床时六点,15分钟的冥想,近1小时的晨跑,花半小时洗热水澡、洗衣服及做早餐。此时,安静地坐在电脑前码字。写下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
坚持早起可以创造了大量的可支配时间,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生理健康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很多方面反而变得更好了。
2.跑步
村上春树在《远方的钟声》中说:“我觉得人在长跑时心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平和。跑过一定距离之后,渐渐懒得去想各种各样的事,觉得什么都无所谓。”
跑步不仅让我精力充沛,心情变好,还让对生活有了掌控感。
早起跑步可以让自己整个上午都享受身体的轻盈感,冬天会更耐寒。经过长期的锻炼,身型和体质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晨跑还可以树立自己对外的形象。有毅力、积极向上。
3.冥想
最初冥想,5分钟都觉得很漫长,念头杂生,心静不下来。内心会渴求有引导词的冥想,希望从中得到某种好处或获益。
《大学》言: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现在的我,不苛求外界,而重在精神方面的向内求。
4.行动力强,不代表着成事。迭代轮工具,可以用于改善行动成事。用最小成本去验证所假设的;臻选出最适合的道路。
晚上准备的晚餐,孩子爸爸没回来吃饭。香菇炒小白菜,便只炒了一半量。孩子们抢着吃,很快便吃光了,第二次炒刚出锅一会,又是即将光盘的节奏。
有种饿是大人觉得饿。之前家婆备饭,有多不小。往往会吃不完,当饭菜剩了再热后吃,味道也不一样。有时也让孩子们多吃一两口。久而久之,孩子对吃饭兴趣不大,饭量也变小。
当量不大,孩子们又有运动。肚子饿,吃进的食物就异常美味。几个孩子在吃时也会珍惜,不会有畏难情绪。
孩子们表示妈妈做的菜好吃时,给了正反馈。“厨师”也更有心思做好饭菜。
5.多读史,多思辨。
看历史书,不单是看故事,而且是通过对历史事件锻炼思辨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