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545/b7ed5c2d525912dc.jpg)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即使是双胎胞,在同一个家庭受教育,我们往往也会发现他(她)们在相同的基础上,仍有许多不同之处。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方面,我们要承认遗传和基因。
不是有一首歌中唱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吗?
同样,基因和遗传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也至少占百分之三十的作用,甚至于还要比这个比例大得多。
另一方面,人格的形成还与儿童的处境有关。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生的顺序。
闭着眼睛,我们都能想到——老大,几乎所有家庭的老大,在性格上都有相似之处。老大往往是责任,保守,追求完美,控制等性格的代名词。
而老小呢,他们往往精灵古怪,善于创新,喜欢被人照顾。
这些不同大多是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出生顺序的不同而决定的。
老大,是家中的长子,他对自己处境的理解是我要做得更好,我要承担责任,因为我是老大呀;而老小呢,容易得到父母的娇惯,这使他们从小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有自己处处变着法儿来控制父母(别人),他们才能体验到做人的价值与归属。至于中间的孩子,则没有老大的特权,又没有老小的好处,他们往往认为他们只有与他的兄弟姐妹不同,才能显出他们的价值来。他们往往能同情弱者,因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们认为他们自己就是弱者。
独生子,则完全取决于父母对其的期望。父母将其当成家中的老大养,给予他更多的责任,他就更像老大;如果父母给予他更多的宠爱,将他当老小一样对待,他就活脱脱是一个老小。
看,这就是出生顺序对性格的影响。
二是父母的教养风格。
父母对于生活有着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
有些家长喜欢取悦别人,在他看来只有别人高兴,他的人生才有价值;有些家长喜欢控制别人,在他看来,只有控制住局面,他才能体会到成就感;有些家长喜欢安逸的生活,他不愿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才美好;有些家长则喜欢力争优秀,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更优秀,更努力,才无亏于人生。
父母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子女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
如喜欢取悦别人的家长,他教育出的子女会随和,善于理解别人,但是往往没有独立的人格,常常是为了别人委屈自己;喜欢控制的家长,教育出的子女做事果敢,有领导才能,但是有时会由于过于蛮横而遭到别人的讨厌,不善于与人合作;喜欢安逸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心态平和,但也往往不太上进;而力争优秀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上进是上进了,但是有时却常常因为对自己要求过高而自卑。
总之,事物永远是两方面的。家长的价值取向往往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
只有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趋利去弊。
所以,有人说:三流的家长看成绩,二流的家长看成长,一流的家长看自己。
你觉得这句话是不是有些道理呀?
你连自己都不了解,何以对孩子造成好的影响呢?
其实,比这两者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对于生活的理解。
上面,我们说的只是普遍情况。你会发现许多情况下,总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老大不像老大,像老小。而老小却坚强得像老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关键就在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生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譬如说,你想告诉他责任,他却将其理解为承担责任好可怕呀,还是不要承担责任,做一个老小好。于是,老大就变成了家中的老小,精神上,人格上的老小。反之,老小也可以成长为老大。
所以说,经历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经历的解读和理解。
现在,你恐怕也就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样。因为,你给予他的东西,与他所理解的东西有了偏差。
你本是为他好,要他好好读书,考出一个好成绩来。他却理解为你只关注成绩,不关心他的死活。
你说,这冤不冤?
所以,在许多时候,对于我们传统保守的中国人,我总是建议大声说出你对孩子的爱。不要屈了一片好心,那时真是比窦娥还冤。
以上所说的只是一些普遍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我们以后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