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题目,似乎有点不自量力,但愿意一试,如有偏颇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个人以为,抛弃那些所谓的家庭出身、性格养成,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差异。那好,这种差异究竟如何使得我们成为迥然相异的人呢?下面将展开分析。
当然,每个人的性格天生也具有差异,它有潜藏在基因里的遗传,还有物质构成成分上的区别。当然,这都是客观层面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我们不去探讨。我们所要探讨的是,究竟是哪些后天的因素使我们终究成为现在的我们,而不是他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他都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着互动,并且在互动中形成自己判断事物的价值体系。几个月的婴儿对眼前的世界是否有意识,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农村人说,当一个小孩儿眼睛发光,会对眼前的事物起反应时,说明他此时已经具有意识了。每个人从生下来那一刻起,与外在环境互动产生的情绪变化、捕捉到的知识信息、形成的认知模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双胞胎也不例外。从这时起,我们的差异才算真正开始。
中国有句俗话叫“从小看大,三岁至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轮廓从三岁开始就已经奠定了,终其一生也无非只是在这个轮廓中描摹。有的孩子还小,说话都说不清,但他的父母都会说,这孩子脾气真倔。日后,果不其然,他还真倔。还有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这似乎说的有点玄,而且有的人听了也会产生一种分别,以为这种决定是不是等同于有的人命运好,有的人命运坏。其实不然,性格本无好坏,每一种性格都有其闪光点和缺陷,但它对应的确实是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有的人坚毅顽强、聪慧好学,日后在事功上确实取得了更大成就。有的人则不然,再加上其他的因素,最后落得个终生混迹草莽、碌碌无为。但这也不是命运最本质的区别,事功层面的成就大小只是区别的一种,但不同质的东西不能进行量的比较。每个人的一生其实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只要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每一种人生都是一部史诗。
其实,性格也是知识结构的一种外在呈现。一个知识结构优良的人,他的性格必然会光芒四射,散发魅力。相反,一个知识结构有问题的人,在性格层面就会表现出缺陷。不过,知识结构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所能做的仅是不断认识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在知识结构层面修复自己,从而让自己的性格和人格日臻完美。
说到知识结构,我们就不得不说学校教育、阅读和人生经历了。现今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工厂化的批量生产,培养的学生大部分缺乏鲜明的个性,似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种教育对一个人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没有太大的启发作用。要想对自己进行一个全景式的观照和了解,就必须借助阅读和社会阅历。在对书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中去认识自己,在社会阅历中去丰富深化这种认识。但要想立体,还必须要具有跳出自己的意识,即具有反思自己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意识。当然,这有种“执柯伐柯”的局限,但确实能帮助自己对个人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有句话说,一个人看过的书、走过的地儿、经历过的事加起来就是这个人的总和。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人,只分析他的阅读经历还远远不够,还要分析他过去走过的地方和经历的事情,并从这些事情中分析出他个人的心灵轨迹,从而让这个人的形象在自己的心目中立体起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宏观意义层面的概念,包括了一个人一切的后天经历。
说到这里时,我们基本也就说明白了本标题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本是自我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外在呈现,我们的灵魂即是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切行为轨迹无不是受其支配,真可谓是真正的无中生有。当然,只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我们的行为受我们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支配,我们的性格也是它们的外在呈现。那么,如何去认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如何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变得更加优化,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过,就像之前所说,每种性格指向的命运是不同的,但这种不同其实并不是质的差异。我们也没必要苛求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十全十美,这办不到也不可能办到。这是人存在自身的局限决定的,自己无法改变。我们所能做的仅是做有限的努力和修复,而不是改变和让其圆满。比如,如果你感觉自己有点自卑,那就不断刨出自己自卑的根源,并找到根除它的方法;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力不够,那就分析自己究竟是什么能力不够,这种能力不够导致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去弥补它。总之,修复和改善自己是需要一颗足够真诚的心的,不真诚认识不到自己的缺陷,从而也就不能对症下药。另外,还需要一种刮骨疗毒的勇气,明知道自己有这种缺点可就是不愿改,那对自己纵然很了解,也没有用。当然,这里面有个度,也就是在不破坏自我内在同一性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缺点进行循序渐进式的修复和克服,让自己的优质性格因素充分发扬光大。当然,这是一个原则,
如庄子的“无为和逍遥”,前提建立在有为和觉悟的基础上。无为不是懒惰什么都不做,而是知道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逍遥不是懒散,而是深悟大道后的逍遥。
那么,话说的再简单点,就是要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尽最大程度做到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