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读细节篇章。《写作:风物语》(作者赵飞)。第五章,滴水藏海,细节即永恒。
用细节解构宏大叙事主题
看很多历史书籍,或历史方面的故事,往往都从一个很小的人物或一个小部落、一个小地方开始,为什么呢?历史长河浩浩汤汤,在大部分人脑中只有模糊的印象。切入那个年代,只有从细节开始,从一个人物开始,从细节开始,感受到当时的环境境遇,逐渐融入那个时代,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不断的细节叠加组合,呈现出逻辑顺序,细节之间形成张力,展现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马尔克斯说:一个有生命的细胞。
细节把写作者带人作品的深处
纳博科夫说,若想探知伟大作品的究竟,最好的钥匙乃是对细节的把握。
文学巨匠都是细节把控的大师,因为特殊的细节就是胎记,一个识别标记。大到城市,一个风景,活生生的人物。
文章中举例说《海上钢琴师》里,1900要下船去追寻他的爱情,当他跨过桅杆的影子,仿佛那是一道门槛。一个在船上长大的人,要下船踏上陆地,此处桅杆的影子这个细节,成了他跨越的一道命运的坎。跨出这一步,人生从此不同。此情此景,呼吸沉重,脚步迟缓,每走一步负重千钧。
文章再举例说一首诗中:茅屋上空的弯月,她以为是自己的一只狗崽,仰望着蓝幽幽的夜空,她发出了哀伤的吠声。母狗因为自己的刚出生的孩子被丢了,出去寻找之后,失望的回家,看到天上的弯月,对着月亮发出哀伤的犬吠。一个细节定格在那,失子的哀伤,无奈的嚎叫,扎入心扉,读者跟着一起痛。
小说故事,本质上还是要反应情感的,通过情感细节的积累,叠加起来,像蓄势的火山终将爆发,烧毁一切。
细节间的张力形成场景的现场感
少即是多,路德维希如是说。细节,到处都有,哪些细节需要选取,这个见仁见智。少即是多,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与主题无关的,与人物刻画无关的,与场景氛围营造无关的,都是多。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你无需从头发到脚趾头都描述一遍,这个场景需要他什么特点,就写什么特点就好,其余的都是多。需要刻画他什么性格特点,其余的都是多。
在细节中体现整体
用文字裹挟全身心融入回归原现场,回到那个时间和空间去。用细节构建场景。这个也是信以为真的要求。
正视笔下每一处描写,赋予场景中人物情感和思想。这是基本要求。
聚光灯投射到个体变化上,跟随外部环境变化,内心情感到波动。这是聚焦的要求,也可以用少即是多来判断。
文章举例说余华写孩子喝可乐之后的打嗝,几次打嗝,活波可爱。
细节来自真实的生活经验
细节从真实的生活脱胎而来,这是无数大师敦敦教诲的,记住。有条件,多体验生活,或多读书,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文章举例说有篇《偷瓜记》中摘瓜折断瓜藤时,用湿抹布包住瓜藤,轻轻一折,摘下了。这就是具体生活体验的细节。就像做菜,食材准备,火候大小,调料比例和放的时机,每一步都是细节,如果你没懂,没操作过,写出来人家一眼看出你是外行。
最后引用一句汪曾祺说的话,他说: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则只有从生活中来,细节是虚构不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