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重读看了一部小说《左道旁门》作者:velver,这部小说曾读看了一段时间,很经典,很深奥。但慢慢的感觉自己看不下去了,脑中也在不断思索,这段时间又捡起来重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23170381/e4e3ebbb682d056e.png)
有人曾说少年时期,主要是信仰无所不能的父亲,但是,这个信仰很快被击碎,因为父亲根本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青年气盛时期,主要是信仰爱情,但发现,世上本没有爱情,纯粹的爱情只存在于想像中,而且,所谓的爱情,并不足够宽容与超脱,如何能作为信仰!
三十而立之后,信仰金钱财富,而这种信仰又是多么的可笑,但却是芸芸众生共同的信仰。
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宗教或政党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是天地信仰与祖先信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与祖先是人类及万物之根本。天地信仰与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
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它是人类的一种情绪。信仰的东西往往超脱于现实,所以神、已故的亲人,或者以人为灵魂主导的团队、国家、宗教等。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家、宗教是人们的信仰所发展的一种文化—国家文化、宗教文化;信仰最根本的就是以自身一样为根本的同类所产生的一种爱,通过人的情绪,大脑所激发的无限的渴望。信仰之中,确实有一部分无法以常理解释,也没有人可以提供解答,但是信仰的力量确实存在。
著名文艺评论家殷谦:“不相信‘神灵’的存在,不相信因果报应,以至于人类变得无所畏惧,无耻之尤。通常我们会将这些神秘的灵性生命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信仰‘神灵’就等同于信仰宗教,其实大谬不然,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去信‘神’,无论这个‘神’叫什么,只要不是人类自己,只要他一直都在你心中,你甚至不必去教堂和寺院,无论身在何处,‘神’就与你同在,这依靠的是一个人深刻的内在自觉,当然这也是信仰的最高境界。宗教不是迷信,也不是对灵性生命之谜探索的尝试,而是为我们讲述了一些贤者教人处世的经验和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诸多努力。
“神学家对宗教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假设人类是‘神灵’创造的,每个人都有其神性,这个神性是世界性的,要想使这种神性的本体显现,即要求人必须在自己的本性中变化才能得以实现——诸如一些与世隔绝的道士、远离俗世的高僧、孜孜追求真理的修士等等,只有他们更容易能够接近‘神灵’,更容易获得与‘神灵’沟通的机会,其始终坚信,人类都有求生欲望,人类虽会死,但灵魂不会灭亡,一个人的灵魂才是人的生命本体,只有在经历一个严格的‘清算’过程之后,并在‘神灵’的指引下,会以新的生命重生。
“这个不仅是佛教的说法,也是中国道教、民间诸宗教的说法,在国外,这种说法同样出现在福音书、柏拉图哲学以及希腊各种神秘宗教中,虽然每个人在精神与肉体、兴趣与才能、气质与体质方面的差异都是明显的,但在人的精神层次最深奥的灵性层次中,人类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能够超越若干世纪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神学家认为,这些宗教所宣扬的是一种真理,而这种真理就是神的语言,这是一种永恒的、根本的智慧。
“可惜的是这种智慧在历史的进展中被别有居心的人类所蒙蔽和歪曲,甚至加以利用以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以至于原本纯正的宗教变得鱼龙混杂,混沌不清,这也导致很多人原来坚定的信仰直接奔溃,人们对宗教信仰开始怀疑,渐渐地由自觉信仰变成了被动的传统式信仰。
书中也感悟不少人生不少部分人的信仰,有为国,为民族,为宗教,为家,为利益,等等诸多信仰。从小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迷茫。老话说,人生如戏,百戏人生。
没有人不相信信仰,信仰却是人不可缺少的精神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