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目标、达成目标”似乎定义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价值。
人生无处不目标,小到减重3斤,大到赚钱300百万,都需要我们去设计自己的目标,以及行动计划。
很多时候,不断地去想我要做什么,活在“我做(doing……)”的状态里。
而“我做”的模式是急着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很多时候,它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紧张。
这时拖延症、完美主义还会出来捣乱,让我们信心不足,行动不起来。
越是行动不起来,越是想要,这时容易形成强烈的挫败沮丧感,最后就会选择放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1152/db2c2e8140671b88.jpg)
而我今天想分享的是另一种信念系统,那就是“我在(being)”模式。
即跟我们想成为的目标在一起,活在目标里,这时,你就会用目标实现后的状态去行动,做出响应的行为。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成为后拥有”,活出梦想中的状态。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设定了三种角色:大学教授、公司秘书和足球流氓。
他们请一群受试者各自描述其中一种角色的日常行为和典型性格,5分钟以后受试者接受智力测试以及记忆力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记忆力还是智力测试中,表现最佳的是大学教授,其次是公司秘书,最糟糕的是足球流氓。
这群受试者原本并无智商上的差别,但是当被赋予了“大学教授”的身份以后,受试者就很快进入角色,以“大学教授”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当有了某种角色所具备的想法、思维时,他很自然地就会做出这个角色响应的行为,而无须刻意达成什么目标。
这样的思路与我们始终强调目标,一心追求它是完全不同的。
追求目标时,我们和目标之间是有距离的,要通过做很多事情,才能填补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时候会产生很多的压力,让你不由得焦虑紧张。
我们说不费力就可以达成目标,指的就是活在“我是(being)”的状态里,而不是“我做(doing)”的状态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1152/d61d345406edeee2.jpg)
自从学到这个观点后,我就尝试着去用它。
比如打乒乓球时,当我想要赢球时,我就会快速地去区分自己的状态是“我做”还是“我是”。
当我找到自己正活在当下,享受打球的过程的那种感觉时,我就会很放松地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结果往往更容易赢球。
比如我这几年一直在学习成长,分享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当我特别想要去做结果,比如开训练营,变现某个目标时,我瞬间就会有压力,这个目标就开始带来纠结和内耗。
相反,当我能活在自己就是一个分享者的状态里,我就会很享受这个身份带给我的那份使命感和价值感,内在充满了力量。
我就会每天早起读书学习,并且进行很自然地进行分享,有意无意地会影响到其他人。
这种“我是(being)”的状态,带给我的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没有压力,我便能轻松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果会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1152/a80ed5c16ad43baf.jpg)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活在“我是(being)”的状态里呢?
1.时刻活在目标里,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做事情前,先给自己进行身份定位,一边接纳当下的现状,一边调整自己与梦想同频,在当下就活成梦想实现时的样子。
我现在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位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终身传播者的,不论外界怎么看我,或者我有没有取得成绩,我始终认为自己就是。
心理学的终身传播推广者,就会每天精进自己,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有机会就去分享,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丝毫不在意结果。
因为我的使命就是分享幸福,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并能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使得自己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自我关系等重要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1152/0b8edb64371f3ac1.jpg)
2.不论你坐在哪个机舱,你都要成为做头等舱的样子
有一则报道,来自于80位空中客服人员的观察,他们发现坐头等舱的人大多数都在看书,坐公务舱的大部分在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而坐在经济舱的旅客,大多数都在玩手机刷短视频,或者在聊天。
候机时也一样,贵宾室里的人大多数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的人大多在玩手机。
听了这个报道,想必你也知道了自己需要怎么做。
即便你现在没有坐在头等舱,你也可以像头等舱的人一样,带一本书随时阅读,充分利用时间去充实自己,让头脑和思维先成为一个成功者的样子。
回想我坐飞机次数不多,但每次都会带着书,我也没有在意过身边人都在干什么,享受看书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快乐,我们要让自己处在“我在”、“我是”的模式里,处在快乐的状态,自然而然地,就会相应地做出很多让自己感觉快乐的事情,你也就会活的更加放松顺心。
就像我们在心理学课程中常说的那样“装着装着就像了,像着像着就是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1152/27caf92bc1c317f6.jpg)
3.你要顺势而为,不要逆流而上
前两天看樊登读书的“作者光临”,听古典老师在讲这个观点。
他说现在我们提倡的是用“滑雪”的状态去成功,也就是遇到什么路就去走什么路,顺势而为,最终依然可以达到自己的重点,这时候,身心的重心是稳得,人会越来越轻松愉悦。
而之前我们倡导的是“登山”的状态,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克服“失重”的压力,不断地迫使自己向上爬,随着高度增加,身体压力越大,感受越不好,是一种“逆流而上”的感觉。
相信大家都更喜欢“顺势而为”的感觉,带着“我在”的状态去享受过程中的种种乐趣,目标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轻松快乐中得以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1152/d6d5fc5e9b8ace1f.jpg)
现在,你有没有找到“不用费力追求目标也能成功的秘密”了吗?
快去创造“我是(being)”的感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