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得到了什么呢?
耐心。
在日本,在读的博士生被叫做“学问的蛋”,蛋嘛,就是还没出壳,可以犯错,可以丢人,可以被“带”被教被塑造。没人要求你赶快出成绩,倒也不是慢慢来,而是: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在日本的时候,比在天朝年龄大。而在我更小的时候,我就站在了PK台上,所有人跟我无关的人都等着judge我,所有跟我有关的人都等着跟我要绩效——我急吼吼的考试急吼吼的上学急吼吼的就业,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成长呢就让我PK呀?但是,没有人等我慢死不活的成长,没有人给我耐心。
在急吼吼的催促中,我就算有时间,也有闲,也没好好的成长过。我越急越焦虑,越焦虑越急。
我写了一篇文,说有个大学毕业生A,跟许晴有点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有个大学毕业生B,跟刘涛有点像,心里装着别人。然后有人给我回复——A不过是自以为好看和有才华,不过是above average,怎么能跟许晴比呢。从结果上看,一个还没混出个样子来的A,怎么能跟已经混出个样子来的许晴比呢?但是已经混出个样子来的许晴,没有自以为好看和有才华吗?或者你说,许晴才不像A那么简单呢,她能混出个样子来,那也是很有手段的。
或者,我们该这样看,A不是许晴,但她在女作家那里败给了B,而许晴则在《花儿与少年》的观众那里败给了刘涛。什么人有什么人的对手,不因为许晴不是A,她就天下可以横着走。再换个角度,不能因为A不是许晴,就说她没有老男人宠,她只是败在了女作家那里,换个男上司,光景很可能大不一样。
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许晴有资格自以为公主,A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从成败上看,从当下的结果上看,许晴是赢家,A是loser。这好像在说,你要么是个好鸡,要么就是个无。没有蛋的过程,也没有人孵化你——跟你有关的人说:我为什么要孵化你?你能给我带来什么?我培训完你你就走了。我还是要一个成手,马上可以兑现效益的。而围观者说:你就是用来judge的,还得在本少爷有闲心的时候——微博上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我干嘛非得关注你啊?
从我个人的有限经历来看,在被给予耐心的时候,我的成绩比在PK台上要好,就算荷尔蒙催生了某种小宇宙爆发,没有足够积累的爆发也是难看的。当然我必须强调,这只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衷心希望天朝能有一个机制,给年轻人多一点耐心,让每个A成长为许晴,让每个B成长为刘涛。
如果不呼吁机制的改变,大概就得呼吁A来拼潜规则了——我特别不主张社会该承担的部分由个人来承担,因为过度承担的话,A只能成长为下一个甄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