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具癖
《千与千寻》在工作效率上的另类启发

《千与千寻》在工作效率上的另类启发

作者: 效率火箭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2:10 被阅读37次

    《千与千寻》是一部很久以前的动画片了,以前火箭君只是把它当作一部奇妙冒险之类的片子来看,现在看来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网上已经有了很多分析,例如:汤婆婆代表米国,钱婆婆代表传统,油屋代表公司,员工应该遵守什么法则,资本家如何邪恶盘剥,底层员工如何辛苦,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 对了,还有要做个有用的人,不然混吃等死变成猪,任人宰杀。

    这些观点都挺有道理,不过火箭君从「效率工作」角度来看,发现了几个不同的问题,而且目前没找到满意答复,只能自己来抒发一下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01为什么要改名为「千」?

    火箭君觉得,这不完全是为了剥夺一个人的本名,让他失去自我,找不到归路之类奇幻魔法原因。「汤婆婆」(管理层)希望便于管理,员工要沟通方便,自然会形成这类「取个小名」的情况。 

    企业运作是要讲效率的,天天在工作交流中用「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之类的名字进行指代,会造成沟通极度「低效」。因此只要能区分开人,能压缩一个字都好。如果「千」这个名字可以区分出人,其效果比「荻野千寻」或者「荻野」要好很多。如果下次有个「张大千」的伙计入职,就不能叫「千」了,而且「张」也不能叫,可能有个早期的某个张姓员工已经叫过「张」了,那么就叫「大千」吧。

    这种,可变字长的无损压缩方式,类似信息学的「哈夫曼编码」,企业中无论给人取绰号也好,管理层给人发个工号也好,都是出于「沟通管理效率」考虑而产生的最佳实践,很多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但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一个正常的体系内有保留「高效率」,淘汰「低效率」的自发倾向。

    顺便说一下,作为《千与千寻》创作背景的日本,尽管大家规规矩矩很守礼节,工作中也不是一本正经叫人家全名的,一般叫到姓氏来区分人。即使如此,也太容易重复了,我们设想「村上」这个词,到底是指「村上春树」「村上夏树」还是「村上秋树」?所以日本人,私下也会取绰号的,那个「春」酱来了么?圈内人就知道指的是「村上春树」,那个「锅」酱来了吗?值得就是「渡部」(谐音梗)。

    所以「荻野千寻」被压缩成「千」,是自然的效率演化,而不完全是人力刻意为之。


    02「无脸男」居然带来了效率提升?

    火箭君注意到,「无脸男」在「油屋」里撒钱的时候,全体员工的效率空前高涨,人人都是连轴转,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还很开心。这简直是企业效率追求的「圣杯」啊!目前,估计「福报996大厂」也不能达到这样的效率,只有「传销组织」大概可以短期产生这样的打鸡血效果。

    效率虽然得到提升,但是利用了一个人类的底层Bug,就是 人的欲望。

    「无脸男」就是欲望,无形无色,却一直在我们左右,欲望不被满足,便会感到「寂寞」,换句话说,欲望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被满足」。对于我们凡人来说,「满足欲望」是天性,而且,我们愿意为此翻着花样的「提高效率」做事。可是,别急着提高效率,先问问 欲望真的能够被满足吗

    一个经典实验:如果在一堆按钮中,每次小白鼠按一下特别的按钮,例如红色按钮,就给白鼠一个正向的电流刺激(电极植入小白鼠脑部,产生类似欲望刺激后大脑分泌多巴胺的效果)。一旦白鼠发现红色按钮能带来「爽快感」,就会频繁按动这个按钮,直到最后,白鼠会疯狂按动按钮,不再管其它按钮,不再进食,不再喝水,保持亢奋直到活活累死。

    如果我们从「按下按钮」的角度来看,这是空前高效的手段(如果有充足小白鼠储备的话),但是从小白鼠角度来看,这基本就是个悲剧,更悲剧的是,白鼠到死也未必会认为「自己是不幸的」。

    所以,回到前面:欲望真的能够被满足吗?《千与千寻》给出了很好的暗示,「无脸男」开始膨胀,变成巨大的怪兽,吞噬更多人;而另一方面,更多人却涌了进来,油屋的工作效率,空前高涨,人人希望能从「无脸男」这里赚到更多黄金。这就是传说的「福报」吗?

    欲望本无善恶,片中「无脸男」最后也是可以被改造的,而我们也从「千」名字缩短这点知道,「效率提高」是自然发生的,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自然法则如此:「高效」自然淘汰「低效」

    这个过程种,我们能做的事虽然不多, 但我们不是白鼠,我们是「千寻」,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路径,一样是提高效率,我们千万不要选择一条短视的路径,成为「被欲望吞噬」的「青蛙」,或者被福报累死的「小白鼠」。


    03两个婆婆谁是好人?

    一般认为,「汤婆婆」代表邪恶,「钱婆婆」代表善良。

    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是一种过度自信的分类机制。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早晚会发现,现实世界不是文艺作品中「非黑即白」的样子。

    *「汤婆婆」和「钱婆婆」是两个抽象的符号,代表了两种套路:

    * 没人性,但高生产力 的「汤婆婆」

    * 有人性,但低生产力 的「钱婆婆」

    那么「钱婆婆」这样有人性的套路,到底有什么不好呢?归根结底是还是一个 生产效率问题。在「钱婆婆」这里没有办法高效创造价值。虽然我们不喜欢「汤婆婆」,觉得她没有人性,但是她创建的「油屋」却是现代化经济的套路,分工明确,运作有序,每天能接待很多客人(各路神明),高效创造经济价值。「钱婆婆」虽然帮助了主角,但她是传统小农经济的套路,大家过着朴素田园生活,自己纺线,自给自足,周围也少有人气聚集。应该说《千与千寻》中汤婆婆「油屋」的繁荣,和钱婆婆「沼之底」的冷清,都是合理的描述;反之「沼之底」要是人气爆棚,那就不科学了。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他有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他还写过《低智商社会》),书里描述现代日本青年,他们被「汤婆婆」之类的高效生产折磨的死去活来后,转向投到「钱婆婆」那边,有的逃离大都市,有的成为无欲无求,有的沉溺在「小确幸」中,不思进取。这本书的结论是,长此以往「日本药丸」。

    如果真的经济停滞,生产效率低下,换谁都会「药丸」,所以这个不新鲜。「汤」「钱」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提高生产效率就非要和人性对立起来?这点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高效率生产,又不丧失人性」的方案呢?估计再往下呼之欲出的就是AI(人工智能)了。

    此处应该有一个 学习AI 课程的广告

    可惜金主还没有找到 ……

    04最后

    《千与千寻》是一部佳作,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花样。 从创作之初,到如今国内上映,已经过去18年,下个18年,我们又能体味出什么不同的味道呢?

    *「高效率」自发淘汰「低效率」

    * 选择「高效率」的路径很重要

    *「高效」和「人性」不应该对立

    以上就是火箭君的一点拙见,欢迎留下你的观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与千寻》在工作效率上的另类启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b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