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啥时候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春天不是读书时。那时候看到这句话,还有些疑惑,甚至颇有点不赞同之感,这两天,却很是赞同这话了。
犹记得那几年,每到春天,早晨我就又开始了晨练。出了家门,顺着马路一路西行,路两边全是开满花的树。到植物园,繁花似锦,地上的草、树上的叶发着光透着亮,处处闪耀着生命的光泽,让人感受到生命勃发的力量。一路走一路赏,心情无比愉快,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是蓬蓬勃勃的。每到周末,则是去澄波湖的时候多。不用外出旅游,那里的景色就每天都看着新鲜。澄波湖地面大,林木多,花成簇成片。若是晴朗的早晨,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林,照到草地上,或者晨霭从大片的湖面、长满芦苇的窄窄的小河上升起,都让我着迷,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在澄波湖周围的道路上转转,映入眼帘的,哪里不是勃发的生命?
在春天里走一走、转一转,赏花看草,随手拍些让自己觉得美好的画面,感觉生命很有意义。所以,带着满足的心情回家,若有时间静下心来翻几页书,便觉得无限美好。
可是,最近这两三年,我却出门越来越少了,因为我想找时间多读书。可能年龄增长带来的精力减弱,我觉得自己读书越来越需要大把的时间,虽然读的书也不多。就如今年春天,早晨醒来学阳明心学要读原文、听导读、听点评责善,写功课,上班前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阳明心学,晚上则是一史三传的学习。我感觉跟着薛老师读一史三传牵扯的精力越来越多,预习、听课,越是认真越是费时间。一旦落下课,补起来都费劲,所以工作之余,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读书上。就算这样,如今读的《孙子兵法》还是来不及读那些品析的内容。怕耽误了读书,于是便辜负了春天,借着腿疼的理由不再外出。偶尔出去一两趟,走不到春天深处,也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这两天感冒,整个人更是沉郁下来,心情一点都不明媚,春天里感受不到生命勃发的生机,于是开始怀疑曾经的坚持,更是忘了自己的初心,找不到了自己做事的意义。
看看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坚持记录的文字,如同秋冬的草木,枯干没灵性。翻翻以前所写,猛然发现坚持写了快三年了,确实越写越退步了。文字没有灵性,是心灵没有灵性,心灵没有灵性,是春天了,还把自己桎梏在秋冬的安静里。一切的生命都应该随着春天而阳气生发,人更是。于是,我感觉我活得太死板了。
春天,不是读书最好的时候。我当多放下书本,到春天里走走,到大自然里走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