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上要开学了,多戈从外面回来,想找个同学玩,发现同学一夜之间都消失了,手机不通,人影不见。据说,都关在家里补作业,或者被按住午睡,要开始进入上学的作息规律了。
面对开学,家长一边很紧张,管牢孩子,要孩子提前调整好。同时舒了一口气:很快了,孩子回学校去,交给老师,就不用这么盯着了。
昨天问个小学生:马上开学了,开心,还是不开心?
小姑娘瞟了我一眼:不开心。似乎表情里还告诉我:这个需要问吗?
有个高中的男生提前一周去上课,看着还在休假的初中朋友,一个劲地嘀咕:上学了,上学了,初中生真好!还是初中生好呀!
也是万般不情愿啊!
二
早餐,多戈跟我聊杰克逊,因为播放的“日推”音乐是杰克逊的,他的感叹是:要真诚对待这个世界。
因为杰克逊的漂白说和恋童癖,都是媒体话题的需要。所以,关于明星,也许很多时候并不曾被这个世界真实相待。
这个事件,他分享的是:真诚对待人和事。
这样的理解,生活更加接近欢喜。
三
多戈前几天分享给我看“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他当时是说这个音乐非常棒。
今天学校回来车上,他在听这个演说,我说:开学了,听了很多演讲。这个演讲让我感觉热情澎湃,斗志昂扬。
多戈说:我觉的,这个和你生涯规划理念是一样的,告诉我们,找到热爱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做。
我顿了一下:好像我当时听的时候没有听到这一层唉!但小子读懂了他所理解的部分,也很ok啊!
我回头认真看了一下演讲稿,确实和生涯规划理念有很多相同:
比如目标,要登月;
比如规划时间是,十年;
比如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是装配材料的创新;
而所有这一切,源于生涯唤醒--因为珠穆朗玛峰它就在那儿。
人类要挑战自我,探索新知。
四
开学了,为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苦大仇深?
看看父母怎么说:不努力学习,开学了考不了好成绩;考不了好成绩,就上不了好大学。
基本上孩子接收到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考大学。
(所以,很多考上大学的娃,就以为到了天堂,可以放肆地玩,恣意偷懒了。在大好的时光里,宣泄9年义务教育的苦。其实,终究是不明白,考上大学为了什么?后来考大学这个目标实现了,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如果后来发现大学不是老师描述的那样,就更加迷茫?迷糊地度过大学时光,迷糊地挑个工作,然后在工作中遇到困惑了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读书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这个青少年就应该探讨的问题一直到人到中年不得解(说的是我)。这是第一个问题。)
父母还有一种说辞:我只能管你到这儿了,考上大学就是靠你了。
(父母为什么要管孩子到读大学?父母做好自己的工作,孩子把学习学好,各司其职。“好像读书是为我读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还是这么不折不扣地去管孩子。有没有发现,正是第一个问题没解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所以,第二问题就抛给了家长,家长自己管才放心。)
所以,被各种人管,学习就变成了苦大仇深的问题。
五
如何在学习上做到满心欢喜?
第一,学习是成长,是获取知识,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掌握更多的技能,为自己以后的选择增加自由。
而不是表象看到的好成绩,好大学。
如果你努力了,完成了知识点的掌握,好成绩,好大学,那是额外的奖励。终极目标是在学习这过程里,收获方法,然后是勤奋、自律、理智感,一生的习惯。
成长一辈子的事情,也是很开心的事情,我们是否把这种喜悦和孩子分享。
第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有受挫和经历失败的权利,而不是在保护里活成我们期望的样子。
相信,世界这么大,变化这么快,时刻都在挑战我们的认知。孩子们更加理解和接受新变化,可以去探索到自己的人生,独一无二的属于他们的生活。
我们这种耐心和真诚开放,会让交流更加通畅。
第三,我们需要做的是:同盟,而不是对手。
站在孩子一边,而不是对面那个焦虑不安的家长,一个劲儿地想让他好,而不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孩子不是木偶,去看到他们灵动生命的真实部分。不管是不是主流价值观里的优秀与否。
第四,日常生活,多谈学习跟生活的连接,感受学习带来的美好感受,而不是分数分数。
学习是件美妙的事情,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去感受这种惊喜,肯定到孩子在学习之外的优秀的种种。而不是“学习不好,这个有什么用啊?”
所有花了时间去努力的,都有用,都会在未来回报我们。所说的“没用”,只是我们片面的认为对学习没用。
对人生来讲,把“有用”“没用”的判断交还給孩子。
哈哈,写到这,就一条:满心欢喜不是结果,而是一种准备。
开放耐心不焦急,我们满心欢喜去对待周围的一切,然后周围就以满心欢喜来对待我们。
同理,开学季的老师们,我们也满心欢喜,因为我们知道教书育人这份工作的意义。
同理,每一天我们都满心欢喜,因为我们知道活着的意义。
(这里谈到的是态度,生涯规划里的满心欢喜,还有技术层面:人职匹配。)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53天,坚持锻炼139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