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诞生于1961年美国小说,在2009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大获好评。该同名电影获得空前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原著,放在今时今日仍不落伍。
有一样东西100多年没有改变:一夫一妻制婚姻。
这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一对30岁出头的自由恋爱的年轻夫妇,购入城市郊区的房屋,生儿育女,妻子当全职主妇,丈夫在城里上班混日子。慢慢地,两人对生活厌倦、不满,争吵、冷战,然后被时间抚平。某一天,妻子提议卖掉房子居家搬迁到国外、重新生活。刚开始丈夫对此提议感到兴奋。就在这时候,丈夫获得公司器重、升职加薪,妻子再次怀孕,丈夫想留下来。妻子觉得好不容易找到新生活的出路,她不想此时要孩子,不想放弃“逃离旧生活”的计划。两人再度无休止争吵,婚姻陷入僵局。妻子决定偷偷实施堕胎,没想到意外发生了……
最后他们的故事,以一场意外结束。丈夫卖掉房子、带上孩子们搬走,而那小区将会迎来新的年轻夫妇。
虽然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但丝毫不影响现代人(中国人或者美国人)理解这部作品。小说的主人翁是受过大学教育、按部就班成家立室的普通人,他们在婚姻生活里不满的、懊恼的,在现代仍然是一个样。
这部小说,非常写实地描述,一对婚龄5、6年的年轻夫妇会如何争吵。他们会有年龄焦虑,会对谋生的工作不爽,会对无聊的人生愤懑。
没试过从恋爱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会想不明白,为何曾经热恋的一对璧人会恶语相对。
结婚这个决定,跟婚姻是两码事。作者借女主的心理独白告诉你,将恋爱变成婚姻,做这个决定不难。
“这个公寓(指婚前同居的家)能提供那么多乐趣,有一半的原因是它让这段关系看起来像婚姻。直到两人从大会堂里登记结婚回来,这段婚姻有一半的乐趣是因为它看起来像偷情。”
等进入婚姻,男男女女的人生被绑在“家”这个平台。证明啊证明,这似乎就是30+岁年轻男子成家立室的理由。
(来自男主心理独白)“我并不比她更想要一个孩子。就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活就由一连串他不想要做的事情组成。他选择了一份无聊至极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跟任何一个有家的男人一样可以负起责任;搬进一间价格过高的高档公寓,是为了证明自己信奉有序和健康的生活;要了第二个孩子,证明第一个孩子不是个错误;在郊区买下一处房子,因为那是一般人生活轨迹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行动,而他则证明了自己也有能力这样去做。证明啊证明,这似乎就是他娶了现在这个妻子的全部理由。”
作为家庭主妇,女主感觉很虚无、迷失。丈夫没有告诉妻子,其实他在干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上班、赚钱、养家,是一件挺无趣的事。
(丈夫)在这种公司的最大优点在于,每天早上九点你就可以切断脑子的电源,让它停止一整天,而没有人会看出脑子转不转有什么区别。
这里教会了他全新的方法去安排白天的时间——差不多是时候下去喝杯咖啡了,差不多是时候去吃午餐了,差不多是时候回家了。这三件事情是每个工作日相对愉快的部分。
生活的种种微小不满意,经常触发夫妇二人争吵、冷战。妻子突发奇想,计划居家搬到国外,自己找份全职工作,试图换来丈夫追寻事业的机会。
殊不知,这个空想只是一个“逃离”,妻子始终拿不出可靠的工作养家糊口,丈夫也不见得有高大上事业要去追。妻子只想用一个改变,去改变充满细小不满意的婚姻。
逃离,是婚姻的一个常见主题。举个例子,贫贱夫妻百事哀,妻子被逼撑起整个家,她没日没夜工作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躲开那个好吃懒做的丈夫,暂时逃出那个家。又比如,夫妇两人工资收入不对等,女强男弱,慢慢地两人懒言少语,丈夫宁可外出打发时间,也懒得呆在装潢华丽的家。逃离,是婚姻里两人伪装的面具。
回到《革命之路》。眼看反复争吵无结果,男主和女主居然不再吵了。貌似妻子接受丈夫的升职加薪的事实,接受怀孕生子、被动“安定下来”的安排。事实上,妻子选择一个人做决定、偷偷实施堕胎,独自一人从两个人的婚姻世界逃离。
“她再也不需要更多的建议和指导。她现在平和、冷静,她清楚地意识到一件很久以来她就知道的事实,一个无论是她父母还是克莱尔姨妈(她的长辈)还是弗兰克(她的丈夫)都没有教过她的真理: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
读到这里,我觉得已婚人士可以不用再读下去。无论小说结局如何,妻子始终会想办法在心理上“逃离”。结局不重要,想逃的状态,才是作者想展示的婚姻真谛。
不过一部完整的作品,是会有一个句号。剧透一下,这小说结局是个悲剧,女主偷偷堕胎失血过多身亡。
这部小说的本意是想吓唬对婚姻充满向往的年轻人么?我想不是。不管有没有女主的悲惨意外,女主和其他现实世界的妻子们会继续过着婚姻生活,吵闹着,愤懑着,无聊着。这才是婚姻的真实面貌。
因为想逃离,才会产生不切实际的空想,试图快刀斩乱麻的野心。
你还记得最近跟配偶吵架的情形吗?是不是恼怒过后萌生奇怪想法?等气消了空想也消失了。回到现实吧,婚姻就是一觉过后,太阳照样升起。
这小说结尾也回到了现实。一位老年妻子在评论那个堕胎身亡的年轻女子,对别人的婚姻评头品足,而老先生假装认真听妻子的话——
“不过从这里开始,他什么也听不见了。愉悦的、雷鸣般的寂静席卷了他。他关掉了他的助听器。”
多有意思的婚姻生活场景!
这样的小说,在现代社会还有市场么?如果“婚姻”这个IP过时了,这类题材的年代久远的名著会跟着过气。
但是,如果你还信奉一夫一妻制婚姻,还是值得读一读这部小说。无论时代怎么变,人如何老去,总有憧憬婚姻的年轻人满怀希望地走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