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契约从何而起”i天一章中,有个名叫萨拉的女孩一直贯穿始终,她的故事从四岁开始讲起,逐步呈现了沉默契约的形成过程。
一天,四岁的萨拉和妈妈在家,妈妈那天忙着做家务,不得闲。
但是,邻居戴安来敲门,妈妈通过猫眼看到戴安后,低声嘀咕:“真是讨厌,干嘛今天来串门?我都快忙死了。”
不过,还是为戴安打开了门,并笑脸相迎。
可是,萨拉却认真地告诉邻居戴安:“你应该回家,我妈妈刚才说今天太忙了,没时间闲聊。”
看到这儿,如果是你的孩子这么说,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特别尴尬。
是的,萨拉的妈妈也是这样的感觉,并且为了圆场,告诉邻居孩子从早上就开始闹别扭,之后,还批评萨拉没有礼貌,罚她面壁思过。
幼小的萨拉边委屈的流泪,边默默地去了墙角,一直站到妈妈满意为止……
是的,就是类似这样的小事,萨拉的妈妈在萨拉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以“心口不一”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和熟人、亲戚、密友打交道,诚实通常是下策。
她总是在抱怨,甚至会哭诉自己的不堪重负,但是,面对那些让她产生负面情绪的人,她总是默默吞下心中的委屈和不快,来满足对方的要求。
她的伪善行为让萨拉学到的是:向他人坦陈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不妥的。并且还可能告诉了萨拉,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不重要,当别人向你索取某样东西时,即使打心底不想给,你也应该配合。
在如此的循环往复中,很多事情就在萨拉的心中埋下了种子,生根发芽,影响了她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构成了和自己以及他人的沉默契约。
就这样,萨拉对高中时期的恋情,对成年时期的爱情,以及婚姻关系,都是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压抑了下来,无论对方到底适不适合她,她都不会提分手,就像她妈妈忍受萨拉的父亲一样。
她对是否要坦陈自己的感受充满疑虑和恐惧,挣扎中,学会了戴上人格面具生活,仿佛分离出两个不同的自我:
一个千方百计隐瞒内心真实的感受、想法和反应,另一个自己想坦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样的“沉默契约”,于是她便用挑剔、焦躁、不耐烦之类的情绪来表达自己对这段关系的不满,希望对方主动结束这段关系,这样她就不用做“坏人”了。也就不用招致愤怒、伤害和决绝,就跟四岁那年那样。
从萨拉的故事中,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用习惯性隐瞒内心的真实想法的做法,去掩盖意识到自己真实感受时产生的不安全、恐慌,或者对方给你回应时让你感到的焦虑、羞愧、内疚、不安?!
如果说不清楚,那么不妨看看《沉默契约》一书中罗列的几种情况,对照一下,要是有,那么你很可能已经和自己或者他人建立了沉默契约:
1、你看着很好相处——但这只是表象而已。
2、你其实更在意自己未说出口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已经说出口的事情。
3、你认为据实相告会让自己付出高昂代价。
4、比起矢口否认,你认为坦陈自己的真实感受更让人痛苦。
5、“知道什么该提,什么不该提”是你与人交往的成功秘诀。
6、你认为谈论真实想法会让你失去一些东西,甚至会让你失去某人。
不过,沉默契约并非一成不变,我们总是可以学会去发现、理解、揭露自己的沉默契约,真实面对内心的恐惧,大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毕竟,进入世界,还是要从爱自己开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