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就业or考研,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个人生转折点,有没办法让自己想明白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可以通过一些提问和实践澄清自己的目标
-
我选啥?——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想要的有什么意义呢?
- 有名校梦,要更高的学历,找工作更有竞争力,薪资更高
- 延迟就业,对自己没有信心
- 早就业,入社会摸爬滚打,锻炼自己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 喜欢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 进一个高手圈子,结交优秀的老师,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 更早的经济独立,不受家庭掣肘
- 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陪伴父母,有稳定的工作
- 跟着大趋势,大家都考研,不知道要什么
-
哪个是最核心的用处?哪个选择的投资最值得?
- 工作不是有好学历就好找,双非毕业也能找到好工作。美国大约有1/5的大学生毕业两年内找不到工作,有工作就很不错了。学历门槛只是入职条件,长期工作并留下来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业绩。
- 为什么很多高分过线的学生却面试没过,这是为什么?硕士选拔最终看的不是考研能力,而是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帮助,你的科研能力能迁移到工作里吗
- 一个入职10年的老员工,被刚工作3个月的新人替代,并不少见。如果那个老员工是你,你想过原因吗?这10年的工作有提升你的能力吗,让你可以无可取代。
- 一些同学,每周除了读书或者主职还要打工20小时,并非家里没有钱,而是为免于家庭经济掣肘。因为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必要条件,经济独立对很多人来说相当重要。
- 可以看到上述选择的理由都是相对的,各有各理,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可以让你不后悔
-
不知道自己要的?——给自己定位,找到自己想要的
- 参考学长学姐的经验,看看他们走的路,比如我们的“电气职播间”
- 挑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实习,可以快速了解行业兴趣。美国企业家李*艾柯卡(福特前总裁)本想做技术活,结果工作实践后才发现自己适合销售。实践出真知。
-
我不知道,随便选一个可以吗
- 虽然工作后再深造,边考研边工作也很多案例,但自己会是动力满满去行动的人吗,有灵活的时间会选择给自己充电,还是打游戏打发时间。有自知之明,不好高骛远,才不会想要的得不到,反怪自己。
-
一个坚决理性的决定,能把自己从踌躇的状态里抽出来。仍很多人不愿面对问题,害怕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并非没有为自己负责的心,而是没有负责的能力。不着急,现在开始承担,总可以学会这个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