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PHP对我来说,是个里程碑的时刻,因为我从一个在自家践行正面管教理念的妈妈跃迁到传授、解惑正面管教知识的传播者。我非常感谢到场的6位妈妈,很感动有你们在我身边,参与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
昨晚做了两场PHP,上半场案主妈妈遇到的问题是:孩子早上起床后,妈妈需要催促孩子去刷牙、洗脸等,而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暴躁、拖拉等等。
这样的困惑是孩子入园后,特别是上小学后,家家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家也时常遇到这样的挑战。一哥的幼儿园入园时间非常严格,早上9点前要入园,迟到1分钟,家长就得自己在园里陪孩子到9:30,然后孩子才能进入班级参加第二个环节的活动。园里面给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其他没迟到的孩子对第一环节课程的体验,不希望课程被迟到的同学干扰到。
在第一轮的角色扮演中,案主妈妈扮演的是她的孩子,真实还原冲突发生时的场景。
针对这个现实的困惑,我们其他几位妈妈,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好几条建议,案主妈妈从中挑选了一条她认为对当下的她比较合适的建议,并用这条建议现场进行角色扮演,而此时的妈妈做回了她自己,扮演她自己。
从两次的角色扮演中,我们真实看到了一个原本暴躁、拖拉的孩子脸上泛起了笑容,行动有力量了;而有了方法之后的妈妈由内而外散发出了爱和忍耐,特别是律动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似乎妈妈和孩子就是家里跳动的音符,节奏和谐而优美。
下半场案主妈妈,呈现的困惑是:感觉自己不会读绘本、不敢给孩子读绘本。这个困惑给妈妈带来内疚感。
案主妈妈还原场景的时候,她扮演她的孩子,当时我站在她的后面,从她的背景,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点孤单、无助、胆怯的背影,当时看到这个背影,我内心一震,情不自禁想落泪,因为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
当时案主妈妈呈现的场景比较单一,而且情节比较平淡,可我总觉得还有其他场景需要挖出来,于是尽我所能让她回忆并呈现多一些场景。
在现场几位妈妈群策群力下,案主妈妈选择了“特殊时光”来陪同孩子,在前后两次的角色扮演中,案主妈妈都是语言不多,读绘本的时候甚至没有完整读出一句话,但是,我们却能清晰感知到前后两次,孩子的感受明显不同,一个原本孤单、无助、胆怯孩子变得活跃一些了。
从整场的PHP活动中,旁观者可以从案主妈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进而觉察自己。这就是PHP的魅力,当角色互换的时候,你就能深入孩子的心里,瞬间明白孩子当时为什么会那样想、那样做。
活动的尾声,我们不自觉得感慨:孩子的成长不可逆,亲子关系必然走向分离,短暂而美好的亲子陪伴时光且陪且珍惜,抛开自己的焦虑,放开去和孩子互动。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