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会误解别人,无视别人的好意,主要原因是自己内心住着个 “小人”,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这样的人。不好意思,也包括我在内。
当年在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段子:
某人捡到一部苹果手机,正愁如何还给失主,电话铃响了。
他接了电话,还没开口,失主就在电话那头声嘶力竭地嚷道:“你最好把手机还给我,我的手机有卫星定位,我已经知道你在哪儿了!”
那人一听,腾的火就上来了;他跑到街边,买了十几个氢气球,绑在手机上,一撒手,哼!爱飘哪儿就飘哪儿,你不是能用卫星来定位吗,那你就定去吧。
话说起来也蛮悲哀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还真不少。
本来你满怀一番好意,别人却用他的思维方式来揣测你,把你的好意全当成驴肝肺,这怎么能叫人不气恼?
一次,我乘公交车,正巧坐在靠车门边的座位上。
车到站后,上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
当时的我正在打电话,见到老太太上来就匆匆结束通话,正准备给她让座,没想到那老太太倒先开口了:
“你给让个座,我的腿不好,每次坐公交车,都有人主动给我让座。”
我当时那个尴尬呀,觉得自己正准备端出去的那一团热气腾腾的好心,轻易间就被人忽视了。
我脸上发烧,感觉真像是吃了那个会飞的让人恶心的东西,半晌儿没有回过味儿来。
不过,我还是让出了自己的座位,而那可恶的老太太,二话没说,心安理得地一屁股坐了下来;而我 ,在全车人异样的眼光中,只觉得自己的脊梁被盯得火辣辣的疼。
本来,这个老太太不必这样的,完全可以在开口前慢半拍的;那么一来,肯定会呈现出一片祥和世界。
可她非得要急吼吼地呛那么两句,好像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她的老人身份;这恐怕也是现在的很多人,看见老人都躲得远远的一个原因吧。
还有一次,在单位,休息的时间,我拿着水杯去饮水机那儿接水。
旁边的小李一直在忙工作,好像是很久都没顾上喝一口水了。
“拜托,看在我做的工作比你多一倍的份儿上,帮我也接一杯!”他居然这么说。
我心里很不高兴,“”帮你接杯水,其实也没有什么的,举手之劳的事,干嘛非要来个’看在我做的工作比你多一倍的份儿上’,你做的工作多,那是你想多做,你活该,这和”要我给你倒杯水存在什么因果逻辑关系吗?”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就讲了,你这个人忒矫情,这算什么,不过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家长里短,大度一点就好了。
我也知道我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些鸡毛蒜皮,但现实中的很多关系,甚至原来关系相当好的朋友,都是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儿,慢慢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的。
所以,说话前,先等等,不要那么急的呛人,先等别人将他要表达的意思讲述完,也许人家的表述正是你要说的呢,我想,没准儿,大家原先不认识的,也可能就变成了好朋友,也未必可知。
类似的错误,我也犯过。
一天,我看到地上有很多垃圾,便气呼呼地叫来儿子说:
“我说过多少次,不要乱丢垃圾,不要乱丢垃圾,你怎么不听!”
儿子委屈地说:
“这些垃圾不是我丢的,并且我正在找笤帚,准备把垃圾清扫一下。"
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这真的不是件小事,这可能会把儿子从小培养起来的积极性给慢慢磨平。”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开口前真的需要慢半拍。
其实人性的善与恶本在一念之间,你以小人之心去理解别人,别人可能会还之“小人之心”。
如果你肯开口慢半拍,让对方的“君子行为”展现出来,彼此人性的美好就会完美呈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