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某位同事近几天在频繁刷简历,于是就跟他聊了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及个人状态。其中谈及较多的一方面是薪资涨幅,另一方面是已过而立之年个人未来发展的可期性。刚过完三十四岁,往后推5年,就接近40了,再跳槽就需要慎之又慎了,如果没有跟年轻人PK的资本,届时的工作就会比较尴尬。讲完接下来一年的整体工作安排、他需要承担起来的职责及可以获取的资源等,我让他自思考方向是否明确、对于自己的成长性如何等。
这位同事一直比较敏感,需要时不时地跟他去聊个人发展及状态的问题,可能是基于年纪、也可能是前几年确实发展不太顺利。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26岁是英才报名的门槛条件,身边不乏85后的高管,与他们相比自己的职业发展的下一步该做出何种选择;领导要求加速对集团管培生的培养,他们加速成长的背后代表着什么、在做什么,自己有在做些什么;三十而立,怎样就算立起来了呢?
三十而立,较为大众普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成家立业,另一种是保持自我的独立。
古人寿命相较现在短了不少,孩童之时就可以成家,三十岁可能已经成家立业、大有所为,而现阶段难度就会比较高,大学毕业22岁、研究生25岁,对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大城市,能够30岁成家立业着实比较困难,甚至是婚姻年龄也是在不断推迟。所以,三十岁成家立业,确实要求得高了,没有太多指导意义。
相较成家立业,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三十而立是指希冀三十岁能保持自我独立,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较为明确、能够脱离于他人的价值观为自己而活、愿意忍受孤独一个人前行。
部分基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只知道读书、老师和家长也是唯分数论长短,毕了业两眼一摸黑,对未来发展有明确意向的少之又少。记得我在大三、研二之时,对于未来也是很焦虑的,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后续该干啥、能干啥,好在焦虑得早,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总体还算顺利。我一直比较钦佩那些对未来发展方向非常笃定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更好地聚焦、少做无用功。三十岁时,如果还在一直频繁大幅调整自己的方向,积淀就会比较浅,逐渐也就丧失了相较年轻人的经验优势。当然,如果能将自己各方面的经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工作实践,那就另说了。
虽然职场上对于自我的人有一些排斥,但总好过于事事迁就他人,最起码他们是为自己而活,而非活成了别人。最简单的,就是有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脸皮薄厚程度如何。对我不熟悉的人,很多会觉得我是一个脸皮厚的人,敢于在大众面前亮相、说出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我是一个特别怕麻烦别人的人,不管这件事情对我有多么的重要。比如在买房上,我要演练好多遍,才敢跟我亲哥提出来,当然实际情况是我哥主动借给我的,我压根没有提过...所以,我还挺喜欢工作上脸皮厚些的人,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缺吧。
愿意忍受孤独一个人前行,是我这段时间对于而立之年最深的感触。平素加班较多,晚上如果没有人跟我一块加班餐,我很少吃晚餐,这也是为什么其他人加入公司后慢慢吹起来、而我体重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的原因。可是,现阶段的工作,让我没有多少私人时间,而越往后、随着职位和责任的增多爬升,工作上只会越来越孤独。有些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去面对,特别是比较棘手、被人谩骂的工作;有些话,只能埋在自己的心理、无从向他人提起也不能提起。可能,这也是我为什么有时候自己就出去溜达的原因吧,面对孤独,我还真的没有做好准备,后续先从自己吃晚餐开始吧。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痛和困扰,三十而立,希望自己更加清晰自己眼前的路、敢于做一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悦纳独处的时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