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作者: Fiona金玲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09:04 被阅读913次

    这是8月8日清晨,我在我们自己的 “520心理读书会”分享的内容。感谢同学们的聆听,感谢读书会的分享机会,逼迫自己认真研究了视觉记录的意义。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我一直在考虑这次作为主讲,我要分享什么东西给大家?是我自己的感悟?我的喜好?还是一个新领域的入门知识?思来想去,我选择了一本自己一直没看完的书,以便在分享之前能逼迫自己把它读完。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名叫《画张图想得更清楚》,因为没有简体版,所以我读的是台湾繁体版。常常在读书的时候,只想这认识字而忘记了书上所说的内容。

    闲话少叙,步入正文。

    大家都知道我学习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关注信息的逻辑,如果加入好图像更能满足右脑感性需求,而本书从教画图入手,进而分享在导图中如何善用图像,最终将图像自如应用到导图中从而提升创意。这本书还教读者怎样将想法通过图像呈现出来,称之为“视觉笔记”。

    那首先就要分析一下图像到底在我们人脑思考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上面这张图,形象的展示了人的左脑与右脑的区别。除非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一般人都是更多的使用左脑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多数人都是逻辑性比较强,艺术性稍差。在我们的教育中,图像可以说是失落的一环。想想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多么喜爱画画。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加,能认知很多东西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自己画的不像,甚至告诉自己“我就是没有画图的天赋。”

    传统的笔记,是条列式的左脑笔记,更注重的是系统性,有着快速、系统化、高效率的特点,但忽视了感受性、理解度以及回忆的作用。视觉笔记,在兼顾了笔记系统性作用的同时,更强化了感受,增加了效率。

    那么什么是视觉笔记呢?视觉笔记又叫视觉记录,就是将想法视觉化的过程(也就是画出来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视觉记录包含了三大能力:图像力,逻辑力和架构力。图像力由6类视觉元素组成:任务、流程、地点、物品、对话、文字。逻辑力就是代表流程的时间逻辑、代表位置的空间逻辑、相互关系的因果逻辑。架构力则是线性、环状和放射状的组合。

    视觉笔记虽然是用图画来提高思考效率,但视觉笔记不等于插图、不等于图解、更不等于资讯表,无论是插图还是资讯表,都是要专门的人专门的时间来绘制。而视觉笔记是要当下发生、当下完成,是听讲、开会、讨论时记录完成的,因此需要快速完成图像。

    视觉笔记不只是记录重点,更关注整个进行的过程,也就是更关注整个思维的演进与变化、同时呈现逻辑性,抓住思维脉络。而且是人人可为的,每个人都能做好视觉笔记。

    所以视觉笔记有三个重点:视觉笔记是思维脉络,不是片断重点。是想法呈现,不是美图表现。是善用想像,不是追求表象。

    肯定有人会说,我用左脑记条列式笔记也记得好好的,而且用了几十年了,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去学一个自己根不熟悉的技能,而且不见得会有用。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很快就钓满了整个鱼娄,有个孩子在旁边看了很久,老人觉得孩子可爱,便说:“我将这娄鱼送给你吧!”孩子摇头,表示不要。老人吃惊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孩子说,我想要你的钓竿,整娄鱼很快就会吃完了,要是我有你手上的钓竿,我就有吃不完的鱼。故事说到这里,各位一定觉得孩子很聪明,可是,这孩子拿到钓竿却不一定能钓上鱼来。因为钓鱼靠得可不是钓竿,更重要的钓鱼的技术也就是 钓技。

    而视觉技术,就是帮助我们“看见思路,理清重点”的钓技。可能有同学会说,有那么玄乎吗?那让我们来看看绘制视觉笔记的四步骤,就理解视觉记录过程对思维的要求了。

    成功地绘制视觉笔记需要的四步,透过学习、刻意练习就能掌握,分别是:

      观察,提升观察力抓取重点,观察是指透过听或看来掌握重点。

        关连性,经由联想与连结发掘资讯间的关系。

        群组(我更愿意用整理一词),经过思考进行分群于结构化,提炼重点内容,化繁为简,清楚看见知识脉络。

        呈现,将听到g 的关键字,转换成图像、关系、顺序、脉络。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这四步。

    观察是咨询的输入起点,观察力的差异决定输入资讯量,一个人吸收多少资讯,就看他观察到多少,好的观察者喜欢从多角度来观察,基本上有以下这些角度:量与质、大体与细节、通则与特例、结果与过程、相同与差异等等。

    我们都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一定经常发生,难道只有牛顿一个人看见,肯定不是的,那么为什么只有牛顿看见苹果掉下来而引发了他的思考呢?由此可见牛顿一定是一个有好观察习惯的人,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只是他认真观察的事件之一而已。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关连性是将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提问与思考,也就是会在脑中进行一连串的自我提问。例如,牛顿观察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可能会思考了下面这些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这是怎么发生的?从而更进一步进行关连性联想,也就是进行解答的过程之一。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群组的过程,将所观察、所想到的答案进行有系统的整理,可能会是分类、分群,试图找出其中的结构或因果关系,这是一个整理思维的过程。牛顿在关连性上一定做很多可能的推敲,整理出很多让苹果掉下的可能因素,时间、太重、太大、生长位置、风吹、虫咬,不管大小都会掉下来等等,最后做个系统性的整理。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呈现,这是一个如何将想法说清楚的阶段。如何将从观察、联想到群组三个阶段所想到的构想做一个人人易懂、想看的说明书,这就是第四阶段的呈现所著重的事。俗话说“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文不如表,表不如图”,由此可知,只要善用图像加上重点文字说明,就会是一个好的呈现方式。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学会这四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习惯不再是停留在单独某一个点上,而是能更多的站在全局思考!

    介绍完基本概念以及视觉呈现对改变思维方式的用处之后,此书就进入了技术层面,教授读者怎样绘制视觉笔记。这里不做具体分享。下面是一张本书作者绘制的视觉笔记。是要说明“90天学习行动”的具体内容。我们来分解看一下。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首先,这张图是按时间逻辑画的。中间有2条虚线,上面对应的时间点分别是30天和60天。从图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小白边成visual 达人的90天训练计划。第一个30天,需要学员每天画一张,进行积累,其目的是锻炼想象力、收集素材、发挥联想、熟练应用工具。而第二个30天,也就是31-60天,则要求增加每周一张视觉笔记,要求注意框架、版面和故事。第三个30天,则要求按照TED演讲内容绘制视觉笔记,每周一次。而90天结束以后,GET到的技能或者可以把你训练成一个视觉记录达人,或者可以让你熟练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我今天分享的这些,其实只是这本书最开始的一小部分,而其后大部分内容则是教授读者怎样绘制视觉笔记,包括我分享的视觉记录的三大能力的锻炼,后面都有具体的训练和练习的方法。

    象我前几天在群里为大家画了几个圆,分别加上几笔,大家就能看出他们分别变成了樱桃、苹果和西红柿。这是为什么?因为加上去的几笔,正是抓住了这个物品的重点特色。这就是图像力的一个体现。

    分享完知识内容,我再来分享一下感受。其实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但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环境下,画画被视为不务正业。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重拾这个儿时的梦,多年摸索下来发现,走绘画专业路线,是非常困难的,不但难出成果,而且坚持也非常辛苦。而业余爱好一般的偶尔画几幅,又很快就失去了兴趣。现在我家里有油画、水粉、水彩、彩铅等各种绘画材料,都是我在摸索过程中屯下来的。但当我遇到思维导图以后,发现绘画可以以很轻松的方式呈现,我无须在意是否画的好、画的像,寥寥几笔画出我想表达的内容即可,整张图展现出一个理念、或是解决一个问题,特别有成就感。

    另外,因为现在经常动笔画,会发现自己的思维习惯在逐渐改变,看东西的观察力也更加敏锐。比如我画过小汽车,在马路上看到汽车就会想,这个和我画的那辆车很像,如果我没画过车,马路边上停满汽车我也不会去注意。画的多,想的就多,脑子用着就比较灵活,渐渐的就会发现谈问题的时候,自己比同事或者朋友会多提出几个观点。

    而最重要的,学习需要抱团,正如心理学在致中抱团学习一样,我的思维导图与视觉笔记,都是在一个台湾人的创办的“品思”团队里,与有着共同爱好的一群人共学共好。包括清晨读书会,我也是借鉴了他们的成功经验来咱们520提议的。

    希望大家以后也都能爱上画画,爱上思维导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张图想得更清楚》读书会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nz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