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无疑都是宝贵。俗语云,蝼蚁尚且偷生,人之惜命,亦属于当然。
若以化浊为例,纵使化浊为人下贱,居无竹、出无车、衣不华贵、食不精美,过的清贫,但却依旧整天乐呵呵,很少考虑不去活着。
即便生活偶有波折,一时苦痛至极,脱口而出“不如死了算了”,可这也仅是短暂的发泄,睡一觉自然就好了。
我相信天下许多朋友,对于死亡的态度,与化浊是一样的。
然而世间事,过分在乎往往使人畏惧,畏惧至极,则又会使人进退失距。
像化浊一样还活着的人,若是过分地畏惧死亡、畏惧生活,也许对自己的一生,并无益处。
行文至此,化浊想起的是电影《1942》里的故事。老地主带着女儿一起逃荒,中途粮食被抢,行将饿死。女儿提议卖身入青楼,一方面自己得以活口,另一方面也为老地主换回一口食粮。老地主虽悲痛欲绝,但却依旧同意了。
在这个令人叹息的故事里,太多为人的尊严,被一口活命的粮食击碎。
如今社会,人们自不会直面被饿死的威胁,但却有更轻程度的,对生活的畏惧。
比如少数公司上班朋友,害怕失去工作、减损绩效,于是过分地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在这个令人叹息的故事里,亦有太多为人的尊严,被一口活命的粮食给击碎。
这些都是畏惧死亡、畏惧生活所自然带来的祸患。反之,若人没有此种畏惧,那么他活的正直伟岸,也会成为理所当然。
提及历史上的名臣、忠臣,比如包青天、海瑞海青天,人们第一印象常是“不怕死”。
亦因他们的不怕死,不向生活妥协,所以才能成为青天。不仅仅是自己生活无忧,亦换回人们发自内心的爱戴。
学人化浊
2020-10-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