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壹姐,用阅读打造美好生活方式,活出平凡人的生活美学态度,原创第327篇
今天在张杰彬老师公众号“杰彬谈个人品牌”里看见他提到【匹配思维】这个词,特别有感触。晚上在书店群里和书友们做了关于【匹配思维】的话题探讨,书友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我对于这个词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匹配思维是什么?
匹配思维通俗来说,是不追求小马拉大车这种危险的模式,也不追大马拉小车这种浪费的模式,而是追求小马拉小车,大马拉大车的匹配模式。
太极中讲究阴阳平衡,也就是阴阳要匹配。
在现实中你会发现很多“不匹配”的案例
比如:“我的梦想很大,但是我的能力不够”
这时候你会看见两种人:
1种是将梦想拆开,拆成一个一个小梦想,然后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落地执行,让自己离梦想更近
1种是每天喊着口号,沉浸在美好的梦想中,一年、两年、五年过去,依旧没有改变现状,这时候因为梦想和能力不匹配,人就开始焦虑、烦躁,陷入痛苦中,怨天怨地,怨自己没有好运气。
这就是梦想与能力“不匹配”!
再比如:工作、家庭、健康,你太过于追求工作财富,那在身体、家庭等方面就有可能有损失,这也是不匹配。
大家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故事中被淹死的小松鼠与当时河水的深度而言是不匹配的。而对于河水只淹没膝盖的水牛而言,水牛的身高和河水也是不匹配的。
看到这个案例,大家想到什么了吗?
书友A:这对水牛来说,这是它的舒适区 ,可能水再深一点,它就会害怕去踏足,而难以找到最佳选择
书友B:但是对于水牛来说,这种不匹配是让它感到安全的
“感到安全”,让我想到了另一个词“安逸”
书友A说:或许这对水牛来说,相对于是它的舒适区,可能水再深一点,它就会害怕去踏足 而难以找到最佳选择,可是很多时候梦想都是在“安逸”的这个舒适圈之外的。
是的,实现梦想需要“改变”,而“改变”需要走出舒适区,这个过程很痛苦,所以很多人在中途就下车了。
在看另一个例子:
在工作中,你交代下属某项工作,你有着超高的期待,但是忽略了下属是否“能力匹配”,当下属能力与工作任务不匹配时,结果就是“无法完成工作”,这时候你会觉得“这名员工不好”,而员工也会陷入自我评判中,觉得自己的确不好。
那事实是什么呢?
其实员工可能能力是不错的 只是还没有达到这项任务的标准而已。作为管理者,找到与下属匹配的工作任务很重要,你可以增加难度,但需要在下属目前能提升的范围内。
同样,在所有父母都头疼的孩子作业问题上,我们仔细思考,这是不是也存在着“高期待与低年龄”不匹配呢?这是另一种认知程度的不匹配。
很大程度上因为家长与更优秀的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高期待,而忽略了孩子本身。
有书友提问:下属是管理者选择进来的 已经经过一层筛选了 至少可证明下属已经达到了管理者的心理预期 如果下属不能满足管理者的需求 那可以理解为下属能力有缺陷吗?
书友A:可能是下属能力达到入职的最低标准 然而 管理者分配了一个更难的任务 所以他难以完成或者 下属因为一些因素没有尽力去完成 有没有这些可能呢?
书友B:1. 可以适当下调期望值,不要过于以自己的高标准去衡量对方。2.明确告诉对方你想要达成的目标,并给予一定的协助。3.换位思考,能发现自己和对方存在的不匹配。
是的,我们都是从0开始,一点一点的学习,只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写篇论文对于大学教授来说是轻松的事,因为这时“知识面”与“写论文的难度”是匹配的,而同样的事,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是很难做到的事。但是给这个高中生时间,并且教会他方法,几年后他是不是也能成长为一名教授呢?
很喜欢李漴翰老师说的一句话:“你能成为你所练习的”,这也就是一种“匹配”。
看了很多身边的案例,相信大家对于“匹配”有了不同的理解,包括我们的创业也是,找到匹配自己的商业模式合作伙伴很重要。
知道“匹配”这个理念,我们该怎么运用?
降低你的期待值,或者提高你的能力,让二者尽量去画上等号?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思考了
管理者与员工,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丈夫与妻子,所有关系中,但凡出现“不匹配”的时候,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向内看“是不是我的问题呢”?
谢谢书友们的分享与讨论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有的人为职场人际关系苦恼,有的人为找不到朋友苦恼,有的人因亲密关系出现问题而苦恼,诸如此类烦恼不断,这些都是某种程度上的“不匹配”。精神不匹配、行为不匹配、兴趣点不匹配等等。
不知道对于“匹配思维”这个词你是否有了新的认知呢?如果你被不匹配所困扰,那就静下心多听听樊登老师说书吧!
每日一篇文章是让自己养成每日思考的习惯,是每天做一件突破自己的事,让我们从内心深处,看得起自己,认可自己这份认可,可以减少向别人讨好和哗众取宠的次数……
今天的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你也是渴望改变,喜欢生活美学的人,欢迎参加风雅颂.樊登书店每周三晚的线下读书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