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这事情还是真的有点不容易。。。妙可多先生最近有点偷懒(好吧身上的肉,其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只是最近迷上了手冲咖啡,尤其是哥伦比亚(它便宜点)喝起来没有那么酸,感觉还是蛮不错的。所以下面就晚上拔些乱七八糟的咖啡知识来凑字数吧:
以植物学、或咖啡豆种来分类的话,其实咖啡共有60多种!人工选用栽培的也有25种,但其中只有少数的三种可作商用,而这三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利比利亚(大果)、罗布斯塔(中果)以及阿拉比卡(小果)咖啡。(以及于1904年才被分出的高产咖啡,但产量极少,一般又被归为大果咖啡的亚种,因此这里略过不提)。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像「罗布斯塔」这种劣质豆有什么好提的呢?这里先给大家插个历史故事。
大约十九世纪末,咖啡世界发生了一大震荡。任何人为干预的生态体系都会遇上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单一化的大规模耕作与种植,这会导致物种的抵抗力低,若碰上特殊疾病便会造成重大损失; 而最早在1869年的斯里兰卡锡兰,当时咖啡树间爆发了一种名为锈蚀病的树瘟,一旦染上这种疾病,树叶背面初期会呈现黄褐色斑点,接著逐渐转成暗褐的锈斑,并且会製造出橘色孢子,四处扩散,最终造成树木的枯死 ; 到了1886,同样是咖啡重要出产地的印尼爪哇也沦陷,甚至得将原先的咖啡林改种茶树,损失惨重。而两大产地纷纷中镖后,使咖啡界不得不另谋其他可以抵抗疾病的咖啡种,那就是--罗布斯塔。
原来,原本的咖啡界商用品种一直都只有娇生惯养的阿拉比卡。反之,味道较为酸涩的罗布斯塔根本是爹不疼、娘不爱,长成大树也无人理睬!然而,这个被丢在水沟自生自灭的儿子,反而面对疾病倒是有一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小的锈蚀病算什麽!也就因此,罗布斯塔反倒成了咖啡界的救世主,再加上它好种植、适应力强,开始兴盛于非洲、南亚一带,大量种植!
不过,你可能会想--如果罗布斯塔更能抵抗疾病、种植条件也更低,那为什么无法取代娇弱的阿拉比卡呢?
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因为它的味道较差,所以无法取代阿拉比卡!
这个答案只能说是--对一半,也错也错了一半!
全球的咖啡大致可分成两个系统。一是美系、二是欧系。美系咖啡的交易中心于纽约、而欧系咖啡的集散地于英国伦敦。其美系咖啡所用的主流便是阿拉比卡豆!而美系咖啡随著强大的行销优势普及到世界各地!然而,在欧洲,罗布斯塔豆可也是大宗!尤其是对咖啡最讲求的意大利一带,除了阿拉比卡豆外,往往都会搭配高比例的罗布斯塔豆,甚至完全取代阿拉比卡!你要说欧洲人负担不了阿拉比卡的价格?还是品味比美国人差吗?
那么,为什么我会说答案对了一半?为什么大家都说罗布斯塔种的咖啡味道欠佳?
原来罗布斯塔咖啡的果实厚实,其水分又多,因此在烘焙前本来就需要更多时间来脱水,而烘焙时又更需时间、更需注意,一个不小心就会走味。烘焙不足的咖啡豆喝起来像麦茶、烘焙过度的咖啡又会出现塑胶烧灼味,成品好坏的落差相当大
好的咖啡豆都被欧洲给独揽,而只能说是--失败品的罗布斯塔豆,却经常被不法商人给大肆采购,或是混充在低价商业豆中,或是以即溶咖啡的形式出售,打坏它的名声!
再者,又因罗布斯塔豆已经被贴上标签,使咖啡商能刻意压低价格收购,害得农夫不愿花太多心力生产,栽植处理方法粗糙,导致恶性循环,而名声也越来越坏!
然而,高品质罗布斯塔豆的价格可不输同级的阿拉卡比呢!
最后,还有一种利比里亚豆。如果说罗布斯塔是背负臭名,阿拉比卡是被受宠爱,那么它就根本是默默无名了!只因它更怕病害、产量稀少,其国际上根本少有流通,其香味浓郁,但味道却偏淡,苦味又偏重!因此,除了北欧一带尚称风行外,主要都只有生产国自己内销饮用。目前大多都在利比里亚、象牙海岸、马达加斯加种植。
那么,回过头来说,这篇文章里一直都只是配角的阿拉比卡豆呢?
如你所知,阿拉比卡豆一直都是咖啡世界的主流。发源自东非衣索比亚高地,虽然骄弱,且只好海拔1000~2000公尺以上、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日夜温差大的高地。但不仅最早发扬光大,最早作商业用途,一直到现在也都是全球交易量的大宗。一般来说,除了即溶咖啡、罐装咖啡外,大多使用的咖啡豆都属于他这一支!
每种咖啡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下次在急著凭印象给它贴上标签前,请记得忠于自己的舌头,好好品尝,体会其中奥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