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五大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所有组成都是模仿人的某一器官或者功能去设计的
1,控制器
2,运算器
3,存储器
4,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
CPU(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负责控制所有其他硬件的运行
运算器: 负责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存取数据
内存: 比如内存条
基于电存取数据,断电数据全部丢失
用于临时保存数据,速存取度快
外存: 比如硬盘(硬盘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基于磁存取数据,断电数据仍然存在
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存取速度慢
硬盘:
固态硬盘SSD (价格相对机械贵,开启程序速度快)
机械硬盘,硬盘接口有:IDE SATA SAS等
输入设备:
键盘 鼠标等
输出设备:
显示器 打印机等
总结1:
人 ------- 程序 ------- 计算机硬件
人 ------- 程序 ------- CPU --------> 计算机其他硬件
总结2:
程序的运行与计算机三大核心硬件CPU 内存 硬盘的关系:
1,程序存放在硬盘中
2,程序的运行先从硬盘读取到内存,CPU再从内存中读取指令运行
总结3:
计算机硬盘的大小决定能够安装软件的数目
计算机内存的大小决定了计算机能够同时运行的软件数目
二,CPU详解
CPU品牌:
intel
AMD
取指 -----> 解码 -------> 运行
CPU具有向下兼容性
CPU 32位,32位二进制数为一个完整的指令;只能运行32位软件
CPU 64位,64位二进制数为一个完整的指令;既能运行64位软件也能运行32位软件
X86(cpu的型号,世界上第一个cpu出自于英特尔公司生产) --> 复杂指令集
X86-64 : 可以运行在复杂指令集的64位的CPU上
CPU的特点及内部指令集的概念:
1,物理工艺
2,指令集的的不同
1)精简指令集
缺点:单条指令非常精简,一条指令能做的事情少;实现一个功能,需要用到的精简指令集多
优点:精简,不易出错,稳定
常用于学术领域,金融体系,原子弹等
2) 复杂指令集
缺点:单条指令复杂,一条指令能做的事情多;实现一个功能,需要用到的指令集少
优点:复杂容易出错,稳定性不好
CPU2核4线程:(真2核,假4核,当成4核来用)
2核:2个cpu
4线程:每个核内部有2条流水线;2核有4条流水线
三,存储器详解
存储器分类:
- 寄存器 - 1ns - <1KB (与cpu一模一样的材质,存放下一条立马要用到的数据)
- 高速缓存 - 2ns - 4KB (经常访问的数据)
- 内存 - 10ns - 512-2048MB (主力数据)
- 磁盘 - 10ms - 200-1000GB (永久存放数据)
- 磁带 - 100s - 400-800GB (备份的数据)
- 内存
RAM (主力内存),存放QQ,爱奇艺等
ROM (只读内存),速度与内存一样,不能写数据只能读取,断电数据不会丢失
存放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的输入输出系统,只能用键盘不能用鼠标,
CMOS (耗电量低),主板上有一块电池,断电数据就消失,BIOS产生的数据存放在这里
备注:
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由 CPU ROM CMOS 临时充当cpu 内存 硬盘的角色
总结:
由上而下,速度越来越慢,价格越来越便宜,容量越来越大
Linux系统底层优化机制把内存分为两种区域:
buffer(写数据):缓冲区,攒一波数据,再刷入到硬盘
cache(读数据):缓存区,把硬盘的数据在内存中缓存好,cpu直接从内存拿
buffer和cache属于内存可用的,当内存不足,可刷新清空,注意在清空前,buffer可操作强制保存,防止丢失
四,内核态和用户态
内核态:操作系统正在控制硬件的运行状态
用户态:应用程序正在运行的状态
五,硬盘详解
1,机械磁盘
- 磁头 读写数据
- 磁道 数据存放的地方
- 扇区
硬盘最小读写单位是一个扇区==>512Bytes
操作系统读写的最小单位是一个block ==> 8扇区的大写 ==> 4K
- 柱面
分区指的是从一个柱面开始到另外一个柱面结束,中间所包含的所有盘面的盘面所对应的磁盘
- 机械手臂
buffer缓冲区里包含很多个block,block包括很多个扇区,写数据到硬盘通过扇区
机械硬盘的衡量在它的转速:
7200转/分 硬盘
120转/秒
0.008/秒 转一圈
平均延迟时间,转半圈花费的时间0.004ms
平均寻道时间,5ms
IO 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 + 平均延迟时间
IO包括两个部分 :
设备控制器 和 设备本身
基本上指存储器;
驱动程序安装在操作系统上,由硬件厂商制造
PS:
机械磁盘受物理震动影响,磁头与盘面不接触
2,固态磁盘
依赖电子存取数据
3,虚拟内存:swap分区
内存基本满了的时候,临时充当内存
六,硬盘接口
硬盘接口种类:
- IDE 并口 (已淘汰)
- SATA 串口
- SCSI 广泛用于小型机
- SAS ( SATA + SCSI ),服务器硬盘的主流
- 光纤通道(高端服务器)
硬盘+接口:
固态硬盘SSD + SAS接口 ======》土豪
固态硬盘SSD + SATA ======》常规
机械硬盘 + SAS ======》常规
机械硬盘 + SATA ======》穷人套餐,个人电脑配置
=====================
多块硬盘要连接到RAID卡( 陈列卡上)
RAID 0: 至少一块硬盘
容量: n块盘合在一起的容量
性能: 理论上是n块盘合在一起的读写速度,实际上要略低一些
冗余性: 一块盘都不允许坏
场合: 追求读写性能,但是对数据安全没有要求,例如集群服务器
特点: 追求速度,不考虑数据安全
RAID 1:只能2块盘
容量: 1块盘的容量
性能: 几乎是一块盘的读写速度
冗余性: 坏一块盘,另外一块保有完整的数据
场合: 对数据安全性有要求,对读写速度没有要求,例如服务器的系统盘
特点: 追求数据安全,不考虑读写速度
RAID 5:至少三块盘
容量: 会浪费一块容量(做奇偶校验),等量盘情况下,容量低于RAID 0
性能: 读写速度低于RAID 0,高于RAID 1
冗余性: 可以坏一块盘,其余两块盘通过奇偶校验推导出丢失的数据
场合: 一般场合都可以使用
RAID 10:至少四块盘(2块盘做成RAID 0;2块盘做成RAID 1)
RAID 1 和RAID 0的整合物,兼顾RAID 1的数据安全和 RAID 0的性能 ,但是成本高
通常用于数据库
七,网卡
做网线顺序:
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千兆网卡:双绞线
万兆网卡:光纤
计算机启动过程
1,计算机加电,开启电源
2,启动BIOS(计算机启动一定会先启动BIOS系统),扫描启动设备,从某一个设备中找到操作系统
3,读取启动设备的第一个扇区的大小(称之为MBR,主引导记录),共512B大小
446B 为 bootloader==> Grub程序 (启动装载程序),相当于“排头兵”
64B 为分区信息
2B 为结束标志位
4,grub程序负责将操作系统内核载入到内存,启动操作系统
5.操作系统会让BIOS去检测驱动程序及硬件
... ...
待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