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PxwiqVHobRhwEJLzTI40Ew
大家先看这张图:
中文原文是:以先见,见未来
英文翻译为:GREAT VISION, VISION GREAT
可以说,这个英文翻译比原文都好,能理解吗?
我们在讲这句话的原理前,先介绍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你有没有注意过英文中这些特殊的单词?它们“正过来、倒过去”都一样:
eye(眼睛)
eve(前夜)
level(水平)
radar(雷达)
rotator(旋转体)
其实中文里也有这种词:
文言文
国中国
大哥大
多伦多
俄亥俄
侃哥侃
6个6
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
前几年诺兰导演的烧脑大片《信条》的英文名TENET也属于这种现象。
tenet 就是一个正序、逆序皆为其本身的单词,跟正叙和逆转的电影情节非常契合,但中文翻译《信条》完全缺失了英文原文的精妙。
语言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回文”,不是“回族文字”的意思哦,而是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英文是 palindrome,来自希腊文 palin dromo:palin 表示 back again(再次),dromo 表示 run(跑),整个即 runing back again(再跑一遍)。
这应该是最早的回文,发现于庞贝古城,据说是来自于早期的基督教。电影 TENET 灵感也来源于此:
“回文”不仅出现在单词上,还出现在句子中,比如:
Madam I'm Adam.
(女士,我是亚当。)
大家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念一下,是不是都一样?再比如:
Was it a cat I saw?
(我看见的是一只猫吗?)
一句话无论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阅读,都保持不变,这就是回文。
最著名的回文应该是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Elba)时说过的一句话: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这句话正读反读都能读通,里面的 able 表示“有能力的”,ere 相当于 before,Elba 就是“厄尔巴岛”。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我看见厄尔巴岛之前是有能力的”,言下之意,我曾经所向无敌,现在却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对这句话,我最服的翻译就是:
落败孤岛孤败落。
不仅翻译出了意思,也体现了“回文”的形式:从左往右、从右往左都是一样的,真正做到了“信、达、雅、形”的完美翻译,佩服!据说译者是翻译家马红军老师。
汉语也存在“回文”,但汉语是方块字,单个的字不存在回文现象,具有回文特色的句子则数不胜数,历代文人骚客都以这种文字游戏为乐,比如: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喜欢的少年是你,你是年少的欢喜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最后一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英文版是:One for all,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all for one.”这样的句子也属于“回文”的范畴,叫作“以词为单位对称”。
前面所举的例子(如 TENET 和“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都属于“轴对称的回文”,而“以词为单位对称”不是那么严格的回文,所以运用场景就更多了。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那个文案,它就运用了“以词为单位对称”的回文修辞,很妙:
GREAT VISION, VISION GREAT.
前半句:great 是形容词,表示“伟大的”;vision 是名词,表示“远见”。
后半句:vision 是动词,表示“看见或想象”;great 作名词,表示“伟大的事物”。
所以,整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伟大的远见,看见伟大”,很好地翻译出了中文原文“以先见,见未来”的内涵,中英文都很妙。
注:现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其全称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翻译: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其中palindromic(回文的)其词源也是拉丁语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