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川诸市
四川罗江:金牛古道and白马关

四川罗江:金牛古道and白马关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10:03 被阅读6次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蜀道难》诗的第一句,它生动而形象地描写了蜀道的艰险!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大凡读过李白诗的人,都会记得这首诗,同时也是蜀道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现在我们进入四川有多种途径,蜀道之难已不再难了。但对于旅游者来说,最吸引他们的仍是这艰难的蜀道,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风貌?今天我奉献给大家的就是古蜀道之一:“金牛古道”的照片。

             古时候,进入四川的道路有三条:1、金牛道、2、阴平道、3、米仓道。

             本文介绍的是:金牛古道  (关于阴平道、米仓道,请看本文附件二)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因说石牛能粪金,故称为金牛。石牛粪金的故事,发生在周显王扁和周慎靓王定这段时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将金牛赠送给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能够观赏到古蜀道的地方有好几处,距离成都最近的是德阳庞统祠墓旁的白马关附近,此段古驿道宽约2-3米,长约2公里左右,起点自庞统祠旁的白马关,终点至落凤坡,当地政府还恢复了白马关关隘,驿道旁风景秀丽,遗憾的是这段古道是后来恢复的。以下照片就是在白马关附近的金牛古道拍摄的。

            下图、108国道旁的“白马关”雕塑,告诉路人“白马关景区”就在前面(此照片在行进的车中拍摄,故不太清楚

    下图、 新建的白马关,关前还保留了几棵古白马关遗留的雕龙石柱

            白马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因三国时期刘备军师庞统白马攻打雒城于此中箭身亡而得名,后众人为纪念他在这里修建了庞统祠。2008年来,随着三星堆的发掘,三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以庞统祠为中心,由庞统祠、庞统血坟、落凤坡、张飞点将台、古驿道、换马沟龙洞仙踪、八卦阵石林倒湾、大霍山万佛寺、芙蓉溪、桃花溪等构成的集儒、释、道等人文景观并兼,融奇石沟壑、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内涵丰富的白马关古蜀文化遗迹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旅游参观者。

           下图、白马关

     下图、庞统祠墓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祠均在白马关内。

    下图、白马关景区游览图 金牛古道穿白马关而过

    下图、位于“白马关”对面约60米的“挂镜台”,其中间青石铺设的甬路就是当年的金牛古道

     下图、挂镜台中间门洞下,金牛古道路石上的车辙历历在目。从这里向北行,就是世人所说的“蜀道难”的南部开端,下面的《秦蜀金牛古道》简介中说:“自成都北上至此、路途险巇”。

             “挂镜台” 道光辛丑上巳  知罗江县事点苍 杨周冕题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能够观赏到古蜀道的地方有好几处,距离成都最近的是德阳庞统祠墓旁的白马关附近,此段古驿道宽约2-3米,长约2公里左右,起点自庞统祠旁的白马关,终点至落凤坡,当地政府还恢复了白马关关隘,驿道旁风景秀丽,遗憾的是这段古道是后来恢复的。

    下图、挂镜台的边门“瘅恶”

    下图、挂镜台的边门“彰善”

    下图、 白马关城楼内的金牛古道,路石上清晰可见的车辙见证着古道的历史和沧桑

       下图、 门上阴刻“憩舍”二字,现已辟为“凤雏酒家”

      下图:秦蜀金牛古道简介

             全文如下:  秦蜀金牛古道

            公元前三世纪,古蜀国开明王朝,命五丁开山所筑,北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九百一十公里,南至益州(今四川成都)九十公里。蜀道难至此始、亦此终。越秦岭南下至此为坦途,自成都北上至此路途险巇。

            据古地名遗址和史志记载,今人之实际查勘,金牛道的具体线路是:汉中南郑向西,进入沮口、青羊、大安等镇,经勉县西南烈金坝(金牛驿),南折入五丁峡、五丁关至宁强县,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进入四川朝天的七盘关、转斗铺、中子铺、五里铺、神宣驿、龙门阁、明月峡、五里峡、石柜驿、汉寿驿、朝天镇,顺嘉陵江之绝壁上的飞阁栈道向南经朝天峡、望云铺、飞仙关至广元的千佛崖入利州古城广元。再南渡嘉陵江至要塞昭化,经古战场葭萌关,上牛头山,过“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的天下雄关---剑门关。信步于古柏夹道、浓荫蔽日的翠云长廊而至梓潼大庙,经涪城绵阳过鹿头关、白马关,旌阳驿、金雁驿、两女驿、天回驿,最终到达成都的金牛坝。全程共约600余公里。

              下图、 从此门进入,即可到达庞统祠墓后门

                            对联:功开西蜀人谁识        冠冕南州士所宗

    下图、 庞统祠边门全景  关于庞统祠,请见本博客: 《 凤雏魂断地---白马关》

    下图、庞统祠墓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7月7日公布

    下图、 在白马关城楼上拍摄的周边景色

    下图、 在白马关城楼上,北望“挂镜台”

     下图、 从挂镜台向北,在新翻修的金牛古道上,增塑的几座雕像,雕像下面的石路还保留着古道的原始面貌

     下图、

      雕像旁的观景道路和横跨古道的石桥还没有完全竣工

    下图、 沿着武将雕像再向前去约300米,就是落凤坡,那里有埋葬庞统血衣的“血坟”

      附件一: 

           其他地区的古蜀道 绵阳市梓橦县七曲山:现已恢复了一段先秦古蜀道,于2005年2月开通。 

           另一段比较完整、比较原始、而且未经任何人为保护的是七曲山至剑阁县之间的凉山乡的山上,此段长约十几里,经此古道可一直通向剑阁县,当地乡民常有人经此路步行前往剑阁,行走约需3小时左右。古道二旁古柏森森,颇有当年古蜀道的风韵。 

            广元市剑门关附近有一个叫五里坡的地方,约有二里长的古蜀道也颇为完好。 

            当然保存最为完好的是翠云廊了,虽然当时修川陕公路时大部分路段均经过了翠云廊,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当时中国人就有了保护意识,还是这一段路基较好,不少古柏树保存完好,让人感慨不已。翠云廊中保存最好的一段古蜀道已经被圈成翠云廊公园,需要花15元的门票才观赏得到了。

              附件二

             阴平道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

     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

     据诸多史书记载和有关专家实地考查:阴平古道遗址自今甘肃省文县鸪衣坝至江油关(今四川平武南坝乡)。途经阴平桥,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按古时三步二米的习俗推算,遥遥700余里。正如《三国志》779页所述:“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宇将马邈降。”蜀国镇 守江油关的将领马邈开关投降,马邈夫人李氏为国尽忠,有史书佐碑为证。

     文县鸪衣坝,距文县县城5公里,是三国阴平郡治地所在地,是甘肃从阴平遗址开始进入四川的一条非常捷径的羊肠小路,也是古今公认的“山高如云表,玄鹤尚怯飞”的险路,阴平古道是根据阴平郡名而得名的,故后人和史书把这条险道称为阴平古道。

             米仓道

    “米仓道”从汉中入蜀至巴中共240多千米,其中南江境内150多千米。据文献载:南江境内的“两角山”、“截贤岭”等处有古人题刻:《通鉴》胡三省对“两角山”注云:“兴无之南有大行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按文献记述的“孤云两角”,实地考察其地理位置,“孤云两角”即南江的两角山,两角山西侧略低处,有大小三峰依次递减,名“孤云山”或“孤云岭”;山有古道,古为汉(中)巴(州)军事、文化、商贾要道。《南江县志》又云:“自治城西韩溪上至孤云山,经兴隆寨、平河场、中坝、城墙岩,按南郑界,复经庙坝,喜神坝而入南郑县,为汉时自汉入川要道”。据考“米仓道”自开发始至今,使用时间长达三千多年。《南江县志》记载:“隋大业三年,因此道交通便利,难江(即:南江)划属汉川郡(郡治今汉中)”。又云:“有张飞碑,其文云:飞率精卒万人,大破张郃於八礞,立马勒铭, 弃马缘山,与麾下十余人从米仓道退还南郑”。

    “米仓道”除文献记述以外,古人还留下不少石刻墨迹。相传:南江“截贤岭”上有“萧何追韩信到此”碑;琉璃关探梅石刻云:“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二月十五日,金贼犯兴元府(汉中)帅程亟趋米仓道遁入阆中”。此题刻现位于南江县琉璃关探梅石上,保存完好。

    “米仓道”入南江境内后又东分,经贵民关入通江的“汉壁道”、“洋万涪道”,抵终点地:重庆、成都。

     关于“米仓道”,古文献记载不多,对于它的历史,仅以古道沿线的关隘题刻、出土的古钱、银器、陶、瓷器、古文化遗址等有时代性的实物进行考证。在古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条件下,位于“米仓山”南麓的南江境内长达150千米的古道上残留和出土如此多和珍贵的实物,足以证明,米仓古道在我国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

     全文完

    2010-10-07 13:13  发表

    2014.9.20=1319

    2018.11.27   阅读:2898、评论:70  (网易博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川罗江:金牛古道and白马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bw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