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小伙伴咨询我考研事宜的时候,我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把目标定在400分的话,那么最终,我们的成绩可能会是380分左右。而如果我们把目标定在420分的话,那么最终,我们的成绩可能会是400分左右。”
紧接着,我也会跟上我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因为,考试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更为紧张和焦虑,所以,这种紧张和焦虑的感觉,会让我们清晰的思路,让我们熟悉的知识,变的模糊不清。”
所以,我总是鼓励跟我学习的小伙伴能把目标定的高一点,再高一点,即便那个目标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切实际。
这不禁让我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里的一句话,“敢想才能敢干。”而我想继续补充道,“敢干才能有干成的希望。”
年轻的时候,绝大多数小伙伴都是血气方刚的,也都是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的。可待到我们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就慢慢的认清了现实,也就慢慢的妥协了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稳定工作的小伙伴,更是如此。
模糊记得,大概在十年以前,我指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一辆十分昂贵的车说:“这个车好,以后咱就要开这样的车。”也几乎是一瞬间,一位年龄大约在50岁以上的长辈,用一种带有不屑的语气说:“得了吧,这辈子别想了,好好干活吧。”
虽然,我的确不知道,我以后是否能开上那辆好车。但是,有一定我是肯定的,那就是,那位长辈肯定开不上那辆车。
而我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那辆车压根就没有出现在过他的想法里。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思维的产物,也即,我们怎么想的也才会怎么干,我们的行动100%受到我们的思维支配。所以,如果一件事情压根就没有在我们的思维中出现过,那么我们肯定是不会去做那件事情的。
这就有点像是,即便我们再怎么努力,也可能考不上大学,但是不努力,就肯定考不上大学。
另外,在我看来,且先别说我们是否能做到我们没有想过的事情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能可能连我们想过的事情,都做不到。
就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的话,那么最终,我们只能做到这个目标的80%的程度。而那些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所谓的超额完成任务的情况,在我看来,那些任务只不过是常规且普通的。也即,那些任务只需要按部就班,只需要循规蹈矩,就可以完成。
我想,有过规划,或是有过给自己定目标的经历的小伙伴,应该对于一个问题深有体会,那就是,时间真的过的非常之快,一年的时间,虽然看似很长,但也的确非常非常的短暂。
所以,通常情况下,短期目标,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因为,即便在短期之内,我们真的很努力很努力了,可在最后,我们所取得的结果的价值和意义,也多半不会太大。
可是如果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久一点的目标呢?那其价值和意义,就不可估量了。
而我之所以这么说,也并不是空口无凭,因为,我是相信“复利效应”的,我也相信量变肯定会引起质变的。
也许,我们有时会抱怨生活的不易,但是,我想说,如果生活真的不易的话,那我们是否可以先扪心自问一番,“我真的把我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我的生活中了吗?”
比如,如果我定一个十年目标的话,那么很可能在前八年,甚至是前九年,我都看不到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很有可能,在最后一个年头,我开始突飞猛进了,我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