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罗胖的提醒,今年的跨年演讲我做了一个不一样的小行动——带着我的老问题,去听跨年演讲,看能不能找到新答案。
我有两个老问题:
第一,听了上一年跨年演讲,头脑一热,觉得我也要做自己的作品,但是一年下来不太满意,我要做什么作品呢?
第二,这两年我都有种被工作被生活追着跑的感觉,我想要重新拿回自己的主动权,我想知道怎样让自己要事优先。
那从跨年演讲中我得到什么参考答案呢?
一、“问对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我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答案,有可能我的问题本身是错的。我试着转换一下两个问题,在转换之前,我看到演讲中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关于越汇集团的故事,尤其是听到说越汇一个销售,通常需要帮客户做很多事,从打扫卫生,到设计动线,都会干。
另一个是关于餐厅的故事,在“精益化管理不是语文,而是数学”的理念下,对提高餐厅的入客数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解和解决,实现了降本增效。
现在我的问题就变成:
第一,我能为我的服务对象做哪些事?
第二个问题拆解成:第二,我在乎的“要事”是什么?第三,如何降本增效?
当我有了问题,我继续寻求答案。
二、“做服务,要提供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这是做加法;做体验,得从人与人的关系入手,引爆某一种极致感受,这得会做乘法。
之前在看一部纪录片的时候,创业的主角喜欢用一种方法,就是十倍法,给自己加码任务,反而能想出超出现有量级的方法。
戈壁行走的路线设计,让我意识到这种十倍法也许就是在乘法上下功夫,也就是在体验上下功夫。
我不一定要多做多少事情,但我可以考虑要想提高服务对象的体验,我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比如我的课程设计中,如果从体验出发,是不是可以更多从体验式活动出发,或者从具体的任务出发,而不是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出发。我已经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了,但我可以做得更多,只是这带来了新问题,我已经做到了我能做大的最好,还要怎么突破?
三、“学到其他行业的基本功,也是自己行业的竞争力。”
去博取众长为己所用,就能理解我的问题。对于体验式活动点子太少的问题,我想起女儿参加的美术兴趣班,每次课程都是涉及不同的手工或绘画活动,隔段时间还会有加餐,都是寓教于乐很好的设计,我可以从中取取经。比如最近的新年活动就是游园会,把做书签,写春联,做手工都融入在里面,传统文化教育、写字、手工都一次性实现了,我可以参考设计课程。
我的“要事”是什么呢?我想到两个,一个是教育,一个是管理。看了跳海酒馆的故事,他们不运营客人,而是运营兼职打酒师,那整个思路就打开了也转换了。那我在想,也许我的“要事”也不是一堆事,而是如何发挥最大优势。既是我自己如何发挥优势,也是如何帮助别人发挥最大优势。这样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都可以从这一个切入点去思考了。
我如何降本增效呢?过去的时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那是靠时间堆积出来的,当时间已经到顶,就需要考虑性价比了。回到餐厅的故事,给我的启发是,我也可以运用二八法则,罗列自己各项工作和生活中的关键节点,把这些节点做好了,就能最大化效果。
比如生活中的节日、生日、纪念日就是关键节点,增加这些节点的仪式感,能大大提升幸福感。而平时的一些固定习惯也是重要节点,例如和老公每周一起的散步时间,每年的跨年演讲时间,每个阶段的计划和复盘,都是重要的节点。
而工作中,比如上课和班主任工作,一定也有其中的关键环节,抓住这些环节,搭配前面说的用乘法增强体验,我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这个还需要参考企业的做法,还有优秀人士的经验,花点时间去梳理一下。
至此,我初步有了新一年的方向:
一、以发挥优势为主题去打磨知识架构,去开展新一年工作。
二、通过梳理关键环节来降本增效,聚焦最需要做的关键环节发力。
三、去参考不同的行业借鉴经验,提升自己服务的体验感。
四、踏踏实实做好具体的事,将自己的做事经验沉淀下来,就是我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