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华一梦
这就是上海了。那外滩上高耸的万国建筑群,矗立于云霄之端的陆家嘴金融中心,那屹立在世界之林光芒璀璨的“东方明珠”。繁华城市的古典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在这一片繁华里,宁静淡雅的黄浦江也淋漓尽致的展示着它的无限风情。那操着一口吴侬软语的“阿拉上海人”尽显上海的嗲气。
当我们踏上轮渡,汽笛鸣响了一个时代的记忆。阳光洒在浑黄发浊的江面上,折射出动人的光晕。那耀眼的光芒中有种近代的沧桑。周围的建筑群也像笼上一层白纱般分外迷蒙妖娆。我们靠在轮渡上,呼吸着空气里迷离又醉人的气息,一瞬间,让人恍惚回到了繁华又淳朴的旧上海。
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兴建的外滩,是整个上海租界和上海近代城市开支的起点。从民国时期开始,这里相继出现了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这座充满了欲望都市的“魔都”,既是物质浮华金碧辉煌的“车水马龙”,又是张爱玲笔下所称的“雾数”(意为“堆在盆边的脏衣服的气味”,是那种杂乱不洁的壅塞的忧伤)。无论是民国时坐拥十里洋场掀起腥风血雨的黑帮老大“杜月笙”,还是电视剧里一袭黑风衣枪法神准,枪枪致命的“许文强”;又或是夜夜歌舞升平绚丽如玫瑰梦的“百乐门”,还是苦于生计等待在舞厅门口用孱弱的胳膊拉起生活的人力黄包车车夫;更或者是穿着破旧马褂蹲在街角某处乞求别人塞一两个硬币的漫画“三毛”。上海神秘妖娆的身姿又是那样的光怪陆离。
江边的风越来越大了。倚靠在栏杆处,不久便靠近了另一个上海标志性的建筑物“外白渡桥”。它沉重的钢架结构雄浑一体,也是市区最大的一座钢铁桥。“情深深雨濛濛”里依萍失去了她最爱的书桓,于是她来到他们以前经常谈心约会的地方来找她的刺,最后纵深一跃的地方。旧上海的绚烂浮华里,又有多少孤注一掷的爱恨情仇?
2摩登情调
“侬晓得伐?开开心心伐容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都说上海是个纸醉金迷的欲望都市,也是个芳容繁华的名利场。在淮海路一排异域风情的法国梧桐下,老字号、新品牌交织相融。殊不知这条上海最时髦、有腔调的繁华道路,已经走过了沧桑一世纪。如今这里成了众人眼中雍容华贵的购物天堂。新天地,旧风情,那里琳琅满目的奢侈品那么近又那么远。那么多绚烂的欲望通通进了街巷。每一个穿着恨天高,操着“阿拉”、“好伐拉”,拎着各种精品袋子,手拿咖啡的摩登女郎都是小资又俏丽的城市风景线。
这里的人们不论是在繁华年代还是动荡时期,总爱手捧咖啡,闲话家常,从容而又讲究的过着日子。循着那阵微微泛苦的醇香,似乎就能回到这座城市的过往年代。点上一杯咖啡,化着精致妆容的服务生便开始了研磨,冲调,制作拉花。精致的卡布奇诺伴随着袅袅的香气、氤氤环绕的爵士音乐,城市里的男男女女开始了缓缓的交谈。就在这委婉的情调,动人的腔调里,上演着都市里一幕又一幕的悲欢离合。
3弄堂
“今朝日头哪能嘎毒额拉,给侬额角头个麻栗子切切。”
上海的弄堂文化源远流长。平凡的弄堂充满了烟火气息,纵使年华逝去,高楼林立,也依旧守候在那里。不得不提我们此次去的一个景点:田子坊。就在泰康路的210弄,光是地名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也是几年前想去却未曾来到过的地方。就像是一场未曾到达过的约会,在梦里被邀约了过来。在一个木台搭建的胭脂铺上,躺着一只全身棕黄色无比肥硕的猫,它懒洋洋身子的混在堆满商品的货架,如果不是它偶尔晃动的尾巴,你根本发现不了它的存在。你仔细看它,它微闭的双眼,偶一睁开那纯净无暇的眼神,慵懒又撒娇的,像是在挑逗着你“抱我在怀里可好?”
惬意又悠闲的秋日午后,小商铺里那些玩味的剪纸,让人“一见钟情”的饰物,又有多少的年华和韵味。有时候不知是醒着还是在梦里流浪着?一路高歌着还是磕磕绊绊着?一抬手,一佛手,一个流光洋溢的玻璃,一个眼前一亮的信物,一个醉心的眼眸和微笑,即使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依然会记得。
4不夜城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只见她,笑脸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当“金嗓子”刘璇的嗓音响彻在“远东第一乐府”百乐门,悠扬而又怀旧的歌声配上墙上悬挂的老上海明星的黑白照片,恍惚隔世。上海如浮华旧梦般衣香鬓影的碎片,莺声婉转的霓虹灯闪烁,是繁华寂寞交替着歌舞升平的不夜天。
在这样一个挥金如土的地方,好像没有烽火和战乱,也没有烦恼和忧愁。只有“玫瑰玫瑰最娇贵,玫瑰玫瑰最艳丽。春天开在枝头上,玫瑰玫瑰我爱你”那样的相思与寄托。
旧上海是一种迷离的鸡尾酒,拼凑出一种五光十色、花团锦簇的另一种风情。哪怕一朝即醉。
旧上海真有说不尽的妩媚风流,却是一宵春梦,一世痴缠的那种。
“一代大师”梅兰芳还有“金嗓子”刘璇和“银嗓子”姚莉都曾在这里留下美丽的踪迹和传说。梅兰芳和“一代名伶”黄小冬、“青帮老大”杜月笙的故事也曾在上海滩久久痴缠过。还有生不逢时留下最后遗言“人言可畏”的影后阮玲玉,那些故事都慢慢弥漫在那个逝去的时代,那个传奇的城市……
现如今百乐门下,众多绅士淑女前去寻找它的前世今生。那个高鼻梁蓝眼睛穿着笔挺燕尾服五官如雕像般立体的外国小伙,正在给神秘妖娆体态丰盈的她送上一多娇艳的红玫瑰。情到浓时,他们旁若无人般相拥而吻。在米其林餐厅,那丰富诱人的香气充斥着各个味蕾,在各种精致的甜点里,满是甜腻的味道。舞场里上海人洋人各色人等开始翩翩起舞表达爱意,这里是耀眼缤纷的“魔都”,那自成一派的风流倜傥,好像这里从来都不曾是异乡。
5历练
“窝阿是上海宁,弄个东西好皮尼迪伐,特巨了。”
现如今旧上海裹着旗袍踱着小碎步的女子一律变成了穿马靴短裙的时尚女性。石库门里的里弄也被高楼公寓替代。场景变了,时代变了,女性也愈发独立了。外滩,城隍庙,高架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上海人骨子里的“精明”和“傲气”却从没变过。景点里流动小车里的老板嚷着“照相五十一张”,走近一看发现抬头的公示:“拍照三十,塑封二十”。在你犹豫要不要相似的照片时,她们用高高在上的口吻说:“来上海一趟不要吗?!不要只能马上删除的。”
张爱玲曾说:“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的磨练而产生的。”在历史的年轮和历练中,他们盘算生计,精打细算,事无巨细。
听说上海人买菜经常要挑挑选选很久,少有非常爽快的,有时候人们对上海人的印象确实会觉得有点“难缠”:
“哎呀,我买了那么多菜,你怎么只送我了我这么点葱啊”?!”
“你的秤有问题,分量不够,我去别家称过了,明明只有三块钱,怎么要了我三块三!我回家要被我老婆骂的!”
“咦?十块钱的五花肉怎么才那么点?!肥肉太多了,换一块!”
日子就在这鸡毛蒜皮里,在这锱铢必较里,轻奢的外表和无限节俭的内涵里,看似“矛盾”却又像是美德般“周全而体面”的生活着。
6味道
“侬晓得伐,吾老欢喜侬咯”
藏在大都市里的古代艺术风情,从不曾被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所掩盖。上海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还有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会议旧址。尤其是上海博物馆,承载着半世纪的风雨飘零。
我们特意去了好几个博物馆参观,其中首推上海博物馆。美轮美奂的雕塑像是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精雕细刻的玉器折射出名族的品格,雄浑端庄的青铜器又沉淀出文明的厚重。这里有过曾经的屈辱,也有今天的荣耀。这里风云变迁,这里海纳百川。平和静穆的展馆,召唤着我们那失落的记忆,也让人为之热血沸腾。
当晚霞挂上天空,迎着黄浦江畔潮湿的风,眺望对岸的奢华,目送一艘艘驶过眼前的轮渡,来来往往,梦醒梦醉。侬晓得伐,这是魔都特有的风情和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