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老师到田间查看土地整治,在小公路上,遇到一老农,头发不黑不白,衣服不新不旧,几处污渍染透了黑红的棉袄,让人联想到他在家也许不着么爱干净吧。老师是个有心人,在单位负责着农村相关工作,看到周围的屋子都改了屋顶,只有几处还没动静,就向他打听一下这些屋子为什么没有修一修,没想到老农话一转就说到自己身上了。
“我自己也没修,不打算修”,老农说。
老师困惑的问道:“国家每户补3万5,怎么不修好了住得舒服一点呢?”
“那点钱够呀”老农嘟哝道。
“肯定不够,但也不少,自己补一点就差不多了,你自己没有,让子女出一点嘛”老师关心的建议着。
没想到老农却说“修什么哟,现在饭都吃不饱了”。
我看着满山遍野整治好的土地,以为老农是说自己身体不好,种不了地了,所以饭吃不饱,但没想到后面老农说:“现在满山都种菜了,没种粮食,所以吃不饱饭!”
原来他在抱怨。
来的路上,老师给我介绍这片土地,以前都是毛山(都是杂草的山),当地的农民很多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也基本都在巴掌大的地里种一点粮食,够自己吃就行。这次土地整治,就是把当地的土地改造得适合大中型机械操作,彻底解放农村的生产力(1个机械的劳动力=250个人的劳力)。
种菜的价值肯定高于种粮,老农常年做着农事,肯定比我清楚,但他说没有饭吃,却是那份贪心让他不再清楚,想必他想着像城里的拆迁户一样,得一笔“改山费”吧。
回来的路上,我和老师都在感慨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感慨老农的贫穷,感慨农村人物质贫困不可怕,但精神一旦懈怠了,那才是真正的陷入贫困。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