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刚刚开始,同学C 就在群里发起邀请,于腊月二十五日同学会,第N 次同学会地报名筹备,回应寥寥。我本想静下心来好好看书,对于这样的聚会觉得是浪费时间,鉴于几位组织者地热情相邀,另外这是一个纯粹的同学聚会,所以还是答应去。好在是晚上,吃好饭就回去。
地点又在下浒,那是我的家乡。新农村广场附近的新开张的农家乐主人是我的学生,顺便参观一下下浒的新变化。
下浒村以广场为中心的一座座二层小楼星罗棋布的点缀在宁静的山乡,大片已经流转的水田种植了有机蔬菜,白色的大棚淡化了乡村的袅袅炊烟,黄金芽茶茶园间种的的果树在冬日里收敛了春日的芬芳,红瓦或黛瓦白墙连接着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小汽车来来往往地穿梭在路上,儿童嬉戏在秋千架上,大人们忙于年前的准备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们的玩耍。
打工潮的返乡,给沉寂一年的乡村注入了勃勃生机。
女同学只有我和BY来了。
农家乐在村子中心处,后面有合作社的五连塘,前面有一条公路蜿蜒而过,黄金芽茶茶园广袤,左侧青山隐隐,溪流叮咚。
冬日的黄昏,我和BY 散步在乡间的公路上,惊叹二十多年来农村从土坯房到楼房;泥泞的小路到家家户户的水泥路;人们饥不果腹到丰衣足食;出门靠肩挑背驮到家家户户的小车;老而贫病无钱医治到现在人人医保……真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路上遇见的父老乡亲皆是以前的学生的父母或者学生,见面热情地打招呼,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信马由缰,旧时的韦岭组旧屋已不见踪迹,新建的楼房让我几不可辨当年的模样,只有村口的一口老井指引了记忆的地标,有心的乡邻在井上盖了一间凉亭,数十尾锦鲤悠游自在地游来游去。
走近一座密林的山道,翻过山岗就是王龙组,相传有一座五猖古庙就座落在此,印象中五猖庙是一个传说中的小庙,听大人说五猖庙建在下浒风水最好的网形的起点上,以至于衍生出寺基的前身——七尼庵,以及七姑潭的传说。
小时候的五猖会,一群七人涂黑脸,着红服,手持棍棒,锣鼓的,背布袋扮相凶恶的五猖神,挨家挨户地收起瓜子花生、水果、香烟,也有人家放一些钱币。然后用棍棒鼓捣鼓捣人家的猪食盆,鸡埘,穿过该户的每一个房间,五猖神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我们小孩是严禁和五猖神见面的。
盛世修庙。大概诠释了人们追求心理上的安稳和信仰吧。
密林的山间一条水泥步道缓缓而上,暗示着我们要一探究竟。曲径之上,几株櫧树间杂着松树参天而立,顿有通幽之感。一座小庙掩映其中,红琉璃的屋面,粉白的墙,不锈钢的玻璃门很具有现代气息。门是虚掩着,隔门相望,重塑的五猖神端坐神台,我们没有推门敬拜,怕打扰了神仙的清修。
五猖庙不知建于何时,明代朱元璋为祭奠阵亡将士而建五猖庙的传说比较可信,朱元璋乃安徽人,相信下浒的五猖庙也是始于那时,五尊神像也是有历史了。五猖神是凶神,可是前几年偏偏有财迷心窍之人,偷了五猖神当做文物卖了,引起乡人的震惊。事后不了了之,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知那盗神之人是否遭到了报应。
返回农家乐时已经五点,男同学打牌,我俩有些无所事事。吃饭,土菜的风味,敬酒,烟雾的缭绕,师恩难忘,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年少的时光……酒宴的结束,生活的继续。
这样的聚会还是几年一次比较妥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