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又说“付出就有回报”,还说“助人达己”,无论哪种情况,都存在付出和收获,很难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条件的爱”,“我处处为你着想,做什么都是为你好,我是那么的爱你,但是为什么你就不理解呢”?这些经常发生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夫妻之间的对话,无不透露着付出就要有收获的味道。
到底什么原因呢?人类自私的天性?抑或成长经历环境影响?应该都有吧,为什么想做到无私奉献那么难?
除了众多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生活在一个交换的世界里,上班有工资,投资有回报,花钱买东西……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交换的思维下生活,于是潜意识会认为交换是很正常的,付出就有收获成为了下意识想法,没有收获就感觉不正常,失望、愤怒、自责等等情绪出现了,就像“养儿防老”,深层也有要收获的意思,本身孝敬老人是没问题的,不孝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这里不展开讨论,但如果父母如果把“养儿防老”变成下意识的想法,经常挂在嘴边,就会控制,期待,失望,愤怒...想让孩子变的更好,将来自己有面子,有依靠,不仅给孩子带来精神负重,同时希望落空受伤的是自己。
因此,不想自己受伤的选择是首先要有觉察,随时觉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有交换吗?我想要的回报是什么……慢慢修炼自己的无私之心,真正实现付出收获无所住,随时活在当下的境界,人生不是幸福喜悦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