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流传千年,甚至被编成了歌曲传唱。苏轼当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外放他地,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他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了。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词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但诗仙李白就多次使用,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词虽多,但真正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美景与生活相交融的美的,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梦一样。
后人评价此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恰逢明日准备讲这首词,今日重新备课,确实有了和去年不一样的感悟,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这首词,恰恰情、景、理完美融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当然没有。你要非说有什么意义,那应该归到天文学的课题里,那苏轼为什么还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其实他根本不在乎答案是什么,只不过为了借用这样一句发问,说出自己的心事。
那么同样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同样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苏轼依然在借用这样的发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词的最后,是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说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安慰呢?若能日日相见,若能没有别离,又何须这样的祝愿。
但人生本就无奈,又怎能要求要一个圆满的人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