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们聊到上帝特别颁布了拿细耳人的条例,就是要发誓全心服侍上帝的人。在记录了上帝对以色列民的美好祝福之后,作者又转而记录下以色列民如何竖立会幕、向上帝献上礼物。
这个咱们应该都很熟了。
《出埃及记》最后那部分内容就是讲以色列民如何按照上帝在西奈山上向摩西指示的样式建立会幕。
建立好会幕之后的第一件事是用膏抹它和其中一切的器具,使它们都成圣。第二件使就是献祭。以色列民按照12支派的次序每天有一个支派献上金、银、牛、羊等祭物,无论支派大小、贫富,他们向上帝所献上的祭物是一模一样的,这祭物其实是上帝吩咐他们献上的,所以小编猜测上帝的意思是平等。
你有再多我也不多要,你有再少我也供给你足够向我献祭的能力。
接下来,上帝再次清晰的讲述了关于利未人的条例。有人可能觉得上帝为什么这么唠叨,我只能说是儿女都嫌父母唠叨,最后都变成唠叨的父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
时间转眼到了第二个逾越节,也就是以色列民出埃及后第二年的正月十四日。这儿再给您梳理梳理前面咱们聊过的这几卷书的时间关系,特别容易乱。
《创世记》讲的是从上帝创造世界,到雅各的儿子约瑟在埃及兴旺起来,把全部以色列民都带到了埃及,其实就是他们一家70口。最后的结尾是约瑟去世;
《出埃及记》是从《创世记》结束后的400年开始讲起,这时候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兴起,苦待以色列民,使他们沦为奴隶,这才有上帝使用摩西通过十灾把以色列民带出埃及的事儿.之后他们去了西奈山,得到了上帝的律法、献祭方式和建造会幕的方式,故事结束在以色列民在摩西的指导下建造好了会幕,大部队准备继续出发,离开西奈山,去往迦南美地。时间点是出埃及后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日;
《利未记》是记载了上帝关于祭司和献祭等条例,实际上这是上帝在西奈山上跟摩西说的,时间点上应该包在《出埃及记》里面;
《民数记》是从出埃及后第二年的二月初一开始记录,也就是《出埃及记》结束后的一个月。一上来就是人口普查,等人口都查完了,作者在这里又倒叙回正月十四,为的是讲发生在第二次过逾越节期间的这么一档子的事儿:
有几个人,他们因为接触了尸体而变得不洁净了,按照上帝刚颁布的条例,这样的人不能参加逾越节。这帮人理直气壮的找到摩西和亚伦,那意思是正月十四这个逾越节我们不能过,我们认了。但是,我们是真想给上帝奉献礼物啊,难道不能另设一天,让我们把这祭物献上吗?
这话乍一听有道理,但是细一想,上帝明明已经把各项规章制度讲的很清楚了,你这不是公然叫板吗?摩西和亚伦有点儿吃不准,于是他们让这些人等着,自己去求问上帝。
上帝会怎么说呢?
咱下回接茬儿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