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质是增上缘》

近来,不少家长留言,老师,太羡慕你那些成绩迅速提高的孩子了,我家孩子什么时候也能……
每当看到这种留言,内心总是不由自主的痛,都是为人父母,很多感觉都是感同身受的。
只是我不得不告诉大家,教育的实质是“增上缘”,也就是越优秀的孩子学起来越轻松,进步越容易;越是平庸的孩子学起来越艰难,进步越不易。
内因大体是:
第一天赋差别,我说的天赋是指综合性的识记能力。学习优秀的孩子都会主动识记,哪怕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识记;而成绩平庸的孩子都是被动识记,哪怕知道必须背他也会得过且过。而且学习优秀者无意识的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深层记忆。他们生怕学的东西记不住而反复记忆,久而久之,他所学的东西就完成了内化,也就是知识成为了他思维的一部分,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真挥不去了,已经融入了他的大脑了。而学习平庸者,做的大多是浅层记忆,而且背过之后完事大吉,如释重负。过后少回顾,记忆也就靠心灵感应了,更多的随风飘散了。
更重要的是,识记的东西多了,大脑就如同知识宝库了,好像别人问什么我们都会,看什么听什么我们都能懂,这时候孩子们也就懂的了识记的好处,主动识记意识也就有了。整个人也就成了一块硕大的磁石,具有了无意识吸收提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学习优秀的学生本身就是一座学习的吸收塔。而学习平庸者,大脑空空荡荡,如同沙漠遇清泉,吸收的速度永远追不上蒸发的速度。
优秀距离卓越只有两个字——规范!
第二是入静速度。学习优秀的孩子,一旦坐到书桌前,三二分钟整理笔记完毕,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平庸者,能不往书桌前坐就不坐,坐到书桌前也是各种整理,各种思索,半小时过去了,他还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越是平庸者越是每天累死了,因为时间都被他浪费了,人家优秀者都打篮球去了,都做课外阅读去了,都和老师交流去了,都睡觉去了……他还被埋在作业里出不来。
第三,人文素养差别,学习优秀者也有缺陷,但他们大多欠缺的是见识和胆识,不遇名师也会陷入危局,只是这些孩子顿悟能力太好了,名师一点,立马知行合一。很多衡一衡二石二乃至沧一孩子,和我只有一面或者数面之缘,可他就是提高了,甚至是突飞猛进了。这里不只是明师之明,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强悍。
比如我前年遇到一个孩子,学习陷入了危局,我就和她聊了两个小时,当我把话题代入到“教室内学习,教室外规划”的时候,她的眼睛顿时亮了,“做一个纯净的学习人”,把所有私心杂念通通扔到教室外,把规划学习的环节也扔到教室外,这样教室内学习的环节更纯净。这就是优秀的孩子,灵指一点,灵犀即至,践行随身。也许她还会遇到路障,但她碾压力也是强大的,她不会轻易再找我,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领悟。
而学习平庸者什么都缺,甚至缺心——好胜心、自尊心、畏惧心、感恩心、责任心,哪怕是虚荣心,有一心强大我们也可以对症下药,一心没有,那就只能先养心再谈学习。
一说养心,那阻碍学生的外因外力就出现了。这就是家长因素。
说真话伤人,而又不能回避现实。学生平庸有家长因素。
第一,孩子小时候你替代太多,甚至你恨不得帮他完成作业,结果是他不会思考了。反正做不做作业着急的是你,不会做了思考的是你,他还着什么急啊?
第二,你不该在不该忍让的时候忍让了,不该退缩的时候退缩了,该打他一顿的时候你又不打了。字写不好为什么不撕了让他重写?考试分数低了为什么不掐断他自由玩的时间?该背诵的他不背诵你为什么不收拾他?别说疼,慈母多败儿;别说他长大就懂事了,一棵歪歪草能长成直直的树?别说应试教育害人,得分能力是各种能力中最低端的能力,知识点的积累是各种素养里最低端的积累。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本身就是可笑的,分数只不过是学习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表象而已,而得分能力也只不过这个年龄的孩子,拿来锤炼各种素养的手段而已。
一个没有得分意识的孩子,是没有责任心的体现。家长们是可以借用一切手段帮他养成的。
第三,家长的耐心,谈到学习,某些家长比孩子急;谈到放弃,某些家长比孩子快。
一旦孩子步入平庸,再想改变,那就是是个庞大的工程。先养心,再养习惯,在这过程同时还得维持住知识体系的录入,要多艰难有多艰难,还要随时准备应对孩子突然退回原点,甚至负方向发展。
偏偏有些家长还咄咄逼人问你,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提高?你在如此咄咄逼人问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逼问孩子?你的孩子得了慢性病,你去哪里求取灵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道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些自然规律,谁又逃的掉?
没有孩子是自甘平庸的,也没有落入凡尘不哭泣的,只是越是平庸的孩子,越是需要陪伴,越是需要时间。
苦学-会学-巧学-学会,大多数人是困在了第一关。过了“苦学”,就获得了增上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