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过去的伤痛会影响你多久?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
很多人给的答案是一辈子。
曾经在一部美国丧剧《马男波杰克》里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过去的伤痛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消失,反而深藏在人的内心,影响着他的性格和生活。
波杰克有一个糟糕透顶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一个失败的小说家,把对现实的不满迁怒于波杰克,而自私的母亲一直打压着他,控制他的一言一行。
家庭的诅咒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的成长,直到成年都没有停止。
波杰克悲观没自信,害怕孤独又总是陷入孤独。他收留了朋友陶德,却总是忍不住对他恶言相向,因为害怕孤独,他不愿意让陶德搬走,竟然设计破坏了陶德的摇滚音乐剧。
童年被感情剥夺的波杰克成年后并没有长进多少,依然是在父母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孩,渴求关注,想要被爱,却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来获取爱。
02
人们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为何内心伤痛却难以自愈?
因为,虽然你很想遗忘,或者已经遗忘了事件本身的细节,但大脑和身体却从未忘记事件发生时的恐惧。即使时隔已久,还是会因为微小的危险信号,诱发过于剧烈的负面反应,扰乱你的正常生活。
内心的伤痛正如同身上的伤口,虽然时间久了不再流血,还是留下无法消除的疤痕。
况且面对伤痛,我们并非都采取有效的方式治愈,而是习惯于采取屈从、逃避或者过度补偿的错误方法,放任伤痛控制自己,任由自己的情感变得麻木,或者以攻击代替防御的手段,又或者是给自己过度补偿。
上文中的波杰克,内心就是屈从于“没有人给我真正的关怀和爱”这种想法,觉得自己不被爱的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没有爱的能力,并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和温暖的情感关系绝缘。
就连睿智通透如张爱玲,却只能借用逃避,企图摆脱童年的伤痛。
3岁开始读唐诗,7岁开始写第一部小说的童年张爱玲,在外表风光的“神童”光环背后却伤痕累累,被母亲遗弃,被生父和后母虐待,最后她只能十几岁就只身离开家庭,去香港求学,与父亲决裂。
“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难以想象有如此惊世才华的作家竟然会这样贬低自己。没有爱,没有价值感,生于朱门却实如浮萍,张爱玲终其一生想努力摆脱伤痛,抓住一些爱,不惜卑微讨好,却始终不可得。
成年后的我们也经常试图给受过伤的自己过度补偿,比如童年至青春期,被父母管教过严厉,成人后却变得叛逆和放纵;少年时期生活太穷苦,成年后总是花钱大手大脚,陷入消费主义的误区等等。
屈从、逃避、过度补偿,这些方法不但没能有效地消除伤痛感,反而留下安全隐患,将自己推入伤痛控制的魔爪。
每个人都自己的过去,有伤痛不可怕,因为伤痛带来的不仅有伤害也有更强修复能力,走出伤痛的人都是勇士。可怕的是,心里有伤痛却不自知,只能任其摆布,听天由命。
你内心的伤痛还在困扰着你吗?过去的梦魇你是否已经走出来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