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会致词

茶会致词

作者: 东方雨1 | 来源:发表于2021-07-17 09:50 被阅读0次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tu)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所以有茶最早是以药的概念出现。而现代饮茶驱毒的药用价值也是有科学数据依据的。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和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加工茶叶的国家。中国是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和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茶的熟悉程度范围之广,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时期应属于中国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唐宋时期最为兴盛,茶不仅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被人们引入精神文化活动之中,还引申出茶道、茶礼、茶德、茶艺、茶宴和茶禅等文化概念。

    唐代诗人陆羽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

    而与陆羽并称的诗人卢仝(tong)同样在他的诗篇中涉及茶道精神。他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生动地描绘了饮茶的七个层次:“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可见他把喝茶的感觉描述的多么美妙。

    宋朝茶文化的拓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市十分兴旺,(武夷山的宋街)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点茶),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

    到元朝、明朝,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而文人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气节和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文人的生活内容)。同时出现很多名画,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山东临清的宛园里)等传世作品诞生。由元到明朝中期,茶艺简约化,返朴归真;茶文化精神日趋与自然契合。(老子,道法自然)

    到了清朝,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茶文化起伏波折的过程),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四川成都的茶馆变脸)(北京炸酱面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如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但泡茶风格趋向纤弱,不少茶友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总而言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博大精深,不仅孕育了好茶,也影响海内外长达千年之久的茶文化。如今饮茶嗜好遍布全球,茶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中国茶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我 饮茶也已是生活的一个习惯,寒冬酷夏里饮一杯热茶。喝茶时会想到这一片吸取了天地精华的一片树叶经过茶农精心的对待,采摘揉捻烘焙转化,有着丰富的经历,有了丰富的味道。历尽千帆喝到我的嘴里。喝茶时更喜欢享受在饮茶中的悟道过程。去体会茶道的: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的一种境界。

    现在借一首咏茶的诗开始我们今天的茶会:

                     

    《咏茶叶》

          王心鉴

    千挑万选白云间,

    铜锅焙炒柴火煎。

    泥壶醇香增诗趣,

    瓷瓯(欧)碧翠泯忧欢。

    老君悟道养雅志,

    元亮清谈祛(区)俗喧。

    不经涅槃渡心劫,

    怎保本源一片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会致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tw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