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就有很多地方会显得跟一般同龄人不一样。
其中之一就是我从来就没喜欢过西游记。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
不喜欢小说,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原著的古文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太难读懂,而且来不来就一大段旧体诗看着就烦。
改编版自然通俗易懂得多,可是我不过看了几章就不想再看了,忍不住直接翻到书尾去看结局。
究其原因,我以为最主要的便是它的内容结构无法牢牢吸引住我。
除了开头大闹天宫和结尾最后那强凑的第八十一难,中间那么长的篇幅,情节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重复。
除了白骨精是被悟空同志明察秋毫坚决镇压之外,其他章节几乎都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下来:
一、妖怪把唐僧抓住了,马上就可以吃了,但永远吃不了。
二、悟空同志打不过的,就去搬救兵。
三、每个妖怪都是上面有神,动不得,最后乖乖被主人领了回去。
所以看了几章后,我大概也就能猜到剩下的内容了。
虽然各种各样的妖怪来历不同,各有神通,但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
反正对于一个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的小学生来说,什么反映现实状况讽刺封建制度之类的,咱也不可能看得出来啊。
(二)
比起小说,我对电视剧就更不感兴趣了。
估计是因为我打小就压抑不住的该死的逆反心理,总觉得那几个主要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就是呆板至极。
唐僧就老是那种装模作样,语气、神态、动作就从来没有过什么变化,面瘫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那些流量小鲜肉。
一个从小孤苦却胸怀大志,历尽凶险几万里艰辛跋涉也要取回真经的有志青年,不是应该坚强勇敢执着的样子吗?
八戒就老是嘟嘟囔囔傻里傻气,好吃好色贪睡贪玩,笨手笨脚从来没起过半点作用。
就这个样子,竟然会是被天庭领导封为统领十万天兵的天蓬元帅?会是被收服前还青面獠牙为害一方的猪刚鬣?
沙僧就老实巴交憨厚可靠,一副人畜无害任劳任怨的基层老黄牛的模样。
那你以为他胸口那九个骷髅头是哪里捡来的?
当然,作为主角中的主角,孙悟空绝对是小说中的核心动物。
可惜,电视剧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对原著最大的破坏。
动辄上蹿下跳,不时抓耳挠腮。
说话尖声尖气,神情活泼可爱。
这哪里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明明是马戏团里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宠物啊。
但凡看过点原著的童鞋,就应该知道孙悟空绝不是电视剧里那个单调乏味的样子。
他绝不仅仅是个猴子。
他是生来热爱自由的石猴,是不甘被传统束缚的精灵。
五指山下五百年,并没有磨灭他的自由天性。
他向往的是花果山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不是凶险艰辛的万里跋涉。
他是个曾经风光无限却最后创业失败的自由职业者,如今却成了被领导呼来喝去也只能逆来顺受的苦逼打工人。
他内心深处充满了对领导迂腐古板的愤怒怨恨,对同事庸碌无能的无可奈何,对神仙纵容妖怪为非作歹残害生灵的气愤难耐。
可是,他又能如何?
他身上留着五百年来风吹日晒的累累伤痕,头上戴着能叫他痛不欲生的金箍。
再往上,是各路神仙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是高高在上随时可将他踩在脚下的大领导。
还有他永远也翻不出的五指山。
他已不再是那个惊天动地的齐天大圣,不过是一个金箍就能轻松拿捏的无工薪劳动者,一个为了领导的远大理想而出生入死的炮灰。
这样的孙悟空,又怎么可能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呢?
(三)
想来,导演是不可能连原著都没看过的。
之所以把主角的形象塑造成这种,无非就是所谓的艺术化加工吧。
就像灯红酒绿的门口,站着的肯定是涂脂抹粉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
若是换成衣着朴素一脸正经的居委会大妈,你说哪个不长眼的愣头青会进去凑热闹?
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横店竖店,也没有什么影视城拍摄基地,更没有几代导演和实力派偶像派演员。
没有竞争,自然也就一家独大。
没有对比,自然也就盲目崇拜。
你不见那个一辈子就演过一个孙悟空的老艺术家,几十年了还在各种节目里上蹿下跳抓耳挠腮,鼓吹他的角色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人肝人肺?
虽然也会有人隐隐觉得和原著不大一样,但天下就只有这一部西游记,只有这一个孙悟空,谁也说不出哪里不对。
好在现在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已经很多了,货比三家,渐渐也能分得清点质量好坏了。
如果单从外貌形象来看,最能忠实还原小说的,当是《西游降魔篇》里那个,个子矮小面目可憎相貌狰狞。
不过变成大黑猩猩就很难理解了。
正如一个明眸皓齿温婉如玉的江南少女,偏偏要在脸上穿几个鼻环唇环涂黑了脸跳起草裙舞,您说好看不?
就我个人觉得,最经典的造型和神态,还得是《大话西游》里的。
那个歪着头吃香蕉的调皮顽劣猴子,那个无奈屈从宿命只能深深压抑自己的至尊宝,那个悲愤得露出獠牙撕咬牛魔王的孙悟空。
城楼下那个像一条狗的怪物,眼神中满是悔恨痛苦的复杂心事。
那个转身远去的落寞背影,又是多少人镜子中的模样?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星爷版的孙悟空,是永远不可能被超越的。
多亏了星爷,我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不喜欢那部被传统主流奉为“经典”的电视剧了。
而像六老师这种一部电视剧就能吃一辈子吹一辈子的老一辈艺术家,现在恐怕也是不可能再有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