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 山石老人的平静 | 来源:发表于2021-01-06 06:00 被阅读0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出自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充满了辩证法和哲理性并流传久远的名言,告诉我们:旅游和读书同样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读书是理论,旅游是实践,实践和理论缺一不可。

        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之所以能够,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华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的鸿篇巨著《史记》。除了他博览群书,广泛采用先秦诸子百家文献收藏之外,和他在年轻的时候,漫游神州,了解风俗,遍历名山大川,饱览祖国山河壮美,在实地考察中陶冶性情,采集传闻,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必然中的密切关联。

        明代末年,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从壮年时期起,摒弃仕途,"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搜奇访胜,探幽寻秘,一生中走遍了祖国各地,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内容丰富,文字绮丽,被誉为“奇人奇书”,对所到之处的山川地理做了极为翔实的记载,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这部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同时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如今已被定为是中国旅游日。

        当我们怀着钦佩的心情,品读和吟咏着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那些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诗篇,为诗人雄奇豪放、清新飘逸的诗风所倾倒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24岁的李白,就已经离开了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潇洒豪情了黄河上下,“辞亲远游”,足迹踏遍着大江南北。

        大自然本身是一本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存在于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着未知的学问。人类几百万年间的进化发展历史,在蓝色星球的五湖四海,演绎着威武雄壮的话剧,留存下蒙昧和文明,战争与和平的影像。在空间如此辽阔,历史如此漫长的大舞台上旅行,寻觅祖先留存的生活足迹,瞻仰叱咤风云的英雄遗存,凭吊历史悠久的城郭遗迹,回味刀光剑影的烽火战场,收集散布在民间的各类故事,品味浪漫美丽的民间传说,应该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并且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自然风景具有天然和真实的天性。比画家笔下的逼真景物,比绝伦美奂的精美照片,都来得真切和自然。因为,这是立体的画卷,这是有声的影像,更具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而且,同一景物,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一日间的晨昏阴晴,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幻着不同的情调,也能因人而异,给人迥然不同的感思。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旅游,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通过对美丽自然的欣赏来陶醉情操,带给人们以较高的美学享受,旅游,就像一杯甘醇的佳酿,它能给人带来无限的乐趣,把人带进一个令人陶醉的境界。让我们:
            依山傍水,看海阔鱼跃
            凌空登顶,观展翅鸟飞…
            辩证理性,读万册书卷
            潇洒豪情,行万里路遥…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望告立删

相关文章

  • 旅行的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句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处我省略两个字 _)那么为什么不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 wan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认为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无论是前者亦或是后者,没有人真的能...

  • 今日小文记录

    思考是记忆的灵魂和精髓。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来自董其昌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如果不能行万里路

    曾有人问我:读万卷书好还是行万里路好?我说“我更愿意行万里路,但如果不能行万里路,那就先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就是...

  •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为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行万里路才是和客观...

  • 一日一书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4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007第四十一篇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七年级9班四组青州研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星耀小学~五年二班~李佳莹美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ai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