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渭州别后,智深和史进赤松林里相见,这时候智深剃去须发,不好厮认。但史进记得智深的声音,智深已经不记得史进了。是史进“卿自难记”,非智深之过吗?当然不是,智深很喜欢史进,茶坊初相遇,智深便施礼、挽手、挽胳膊,那么是因为岁月流转,一别经年了吗?
智深问道:“史大郎,渭州别后,你一向在何处?”
史进答道:“自那日潘家酒楼前与哥哥分手,小弟亦便离了渭州,寻师父王进。直到延州,又寻不着。回到北京,住了几时,盘缠使尽,以此来在这里寻些盘缠,不想得遇。”
也就是说渭州一别,史进去找师父王进。天下万世,人事茫茫,师父到底不见。那史进这一去去了多久呢?
政和三年(1113年)中秋,史进邀朱武等三人到史家庄饮酒赏月,被李吉告发,史进烧毁史家庄,在少华山上住了几日,要往延州寻找师父,想在那里讨个出身,求半世快乐。然后路上独自行了半月之上,来到渭州,入城便在茶坊认识了智深,只不过那时智深还是军官鲁达。
第二天鲁达在状元桥下打死郑屠,当天就奔出渭州,一道烟走了。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来到代州雁门县,刚入城就见到了在渭州被他救下的金老。金老父女和鲁达同一天出渭州,在路上撞了四五十日到雁门,到雁门后又结交此间大财主赵员外,女儿被赵员外养做外宅。鲁达半个月之上到雁门,这是《水浒》时间线的混乱处,按照鲁达的时间线,现在约十月天气,鲁达在赵员外庄上住了五七日,在五台山披剃为僧,法名智深。
然后这里出现一次更大的时间混乱,原版第四回中说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扰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但实际上智深出家之时就是初冬了。如果按第四回的明确说法,政和三年初冬智深一闹五台山,然后又过了三四个月二闹五台山,两番大闹后去投东京大相国寺,这时候天气爆暖,却是次年二月间时令了。
政和四年二月,智深离了五台山,在山下客店住了几日,背了包裹,跨了戒刀,提了禅杖,取路东京行了半月以上,借宿桃花村,遇到周通抢亲,这时候抢亲的小喽啰头上都乱插着野花,端的是人间二月春光好,正值山花好时节。
当夜智深就上了桃花山说转姻缘,周通折箭为誓。住了几日后,离开桃花山,约莫走了五六十里路,走到一所破败寺院,之后在瓦罐寺几里外的赤松林与史进重逢。
这时是二月或三月天气,自潘家酒楼前分手,也就几个月光景,智深再气忿性急,也不至于认不出史进,原来啊,有个毡笠盖着大郎,史进掀起笠儿,说道:“认得史进吗?” 智深笑道:“原来是史大郎。”
二人同到林子里坐定。然后智深口中,问出千古苦语:“史大郎,自渭州别后,你一向在何处?”
欢乐趣,离别苦。出了赤松林,离了瓦罐寺,又是明日隔山岳,人事两茫茫。
注:最近受好友启发,学《水浒》开始注重整体结构,内部关联,但还是忍不住纠结细枝末节。比如混乱的时间线,空间线 。比如,智深先喝了十碗酒,然后一边吃半只狗肉蘸蒜泥,一边又喝了十来碗酒。这等于吃二十碗酒加半只狗(剩只狗腿),这还没吃饱,又舀了一桶酒喝完......
我纠结智深的肚子。虽然是虚构的人物,虚构的肚子,没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