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早上出门,奶奶给我盛的粥由于我不舒服没有喝,出门前,包兄弟突然很凶的对我说,“妈妈你不听话,把你倒掉!”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什么不听话?”阿姨解释说,“他说你不喝粥,不喝就倒掉。”
我的脑袋感觉受到了冲击,就是那种一拳打出去却反弹在自己身上的感觉。因为我一直都是这么告诉他的,“吃饭吗?不吃我们吃完就倒了。”孩子真是一面镜子,让我禁不住思考,我也有不想吃不喜欢吃的时候,我又怎么用一套标准对孩子呢?
2.
同天晚上,给他安排好的饭菜,只吃了几口肉喝了几口汤就说自己吃饱了,还告诉我说,“妈妈,我肚子疼。”我当时还紧张了一下,结果坐上沙发看电视的时候,看到旁边的饼干,自己就打开吃了。(这叫吃饱了?)等他爸回来,看到他爸喝饮料,就跑进书房翻冰柜,拿果汁。于是我就问他,
“你肚子不是疼吗?”
“现在不疼了。”他说。
然后一口气喝完了一瓶。
我看着他拿到果汁兴奋快乐的样子,我不禁开始思考......
要想娃不喝,必先以身作则啊!
整件事的过程,先说自己吃饱了,看我一脸不相信,又说自己肚子疼,为了喝果汁,又说肚子不疼了。你赢了......
3.
同天傍晚上早教,不认真听讲就算了,还在课上“欺负”其他小朋友,不是打一下就是踢一下,踢到别人的眼睛,打到其他小朋友的妈妈都前来警告,还是屡教不改。我开始有点生气了,于是我警告了2次,在第2次的时候明确告诉他,再犯一次妈妈会生气。立刻又犯第3次,漂亮!
刚好课间休息,我邀请他和我聊聊,“现在,我很生气,你有两个选择,一,你自己去找样东西让我打你。二、下节课自己上,你选个。”
“我不要自己上,要妈妈陪。”
“好,那你现在找样东西让我打你。”
然后他转了半天什么也没找,就坐在旁边哭了。早教老师问他,“你怎么啦。”
“妈妈生气了。”
我就在旁边问,“妈妈为什么生气?”
他只是重复“妈妈生气了。”(我不确定他是否知道)
“我们回家吧。”
“不要。”
后来磨磨蹭蹭回家了。刚出门口,他要抱抱。我拒绝了。(我确实好生气)
我把他带到了厕所,妈妈生气是因为,妈妈说了两次停止踢打其他小朋友的的行为,但你记不住。你是不是......”然后我找了个玩具棍子打他。
“你以为我想打你吗,我打你也很累的,但是你记不住啊,你记不住,我只能帮你记住。你说,打哪里?”
他把手伸出来。
“你确定是这只手而不是那只手吗?”
“嗯。”
“你的手真倒霉,每次伸出来都是这只手,打完以后,你要向它道歉知道吗?它替你挨揍了。”
“嗯。”
然后我啪打了一下。
“还踢打其他小朋友吗?”
“不打了,不踢了。”
“好,回去上课吧。”
课上,的确不踢了,改成“凶狠”对话。
(因为我说,有事用嘴说)
但每次其他小朋友滑滑梯的时候他还是会抢在先,并把人家按在墙上。
脑壳疼......
《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会提到校园霸凌,不错的书有时候我会自嘲,我需要学习的可能并不是他被打的时候怎么引导,我可能更需要学习我被老师和家长投诉时我的回应及对他的引导......
这两天他生病了,我回到家就和我发嗲,“妈妈,我咳嗽了。”然后故意再咳两下。这个周末在奶奶家,爷爷奶奶万般宠爱,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那天车坏了,修车师傅在地下车库帮我安装电瓶,完事后我正准备上来,发现电梯怎么上到5楼了,正纳闷的时候,发现,原来是奶奶捧着一碗面正准备给我送下来,但忘记换鞋又回屋了。她说,“给你煮的面怕糊了,想着你再不上来我就送下来了。”那一刻,鼻子一酸,在奶奶眼里,我还是需要被照顾的小孩子。都说,溺爱不可取,会把孩子宠坏。我想说,孩子是用爱宠不坏、淹不死的。前提是,你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吗?我知道奶奶爱我,是爱把我滋养到了今天的我,我对今天的我,很满意,哈哈哈哈......
因此,看到包兄弟被爷爷奶奶宠着的时候,不禁想,他会知道爷爷奶奶是非常爱他的。
汪培珽《孩子知道你爱他吗》单向的感情,多半是一厢情愿。
让孩子知道你爱他,那么他对你的爱,才传达得回来。让孩子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你的爱,才算尽了父母的责任。
当然你的观念和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2020.10.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