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通常被合并起来使用,特别是在古代,封建思想从来认为孝就要顺,顺才叫孝。
最近读红楼梦,描写贾元春回家省亲,已经透露出对孝顺的质疑,“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到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说完其父贾政赶紧含泪纠正劝阻,“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要说贾家对于亲女儿感情自然也是恳切,只是当时还不能察觉到孝与顺应分开。孝是一种发心,一种真实情感,一种善意,是生而为人精彩体现。但顺却未必,如果子女只知顺从,则社会想要进步就艰难了,想要在极速变化的当今生存更难。
所以孝是人类繁衍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生美好善良的意义所在,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但顺确是自我思维的束缚,是自我成长的阻碍,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是否顺从长辈,是一件很容易搞清楚的事。只把长辈的观点当成意见建议,和老师、朋友、书本上说的意见建议是一个性质,重要的自己去亲身实践,自己去证悟验证,结合自身不断修正这些意见,形成自己的原则。故而一开始就没有顺的主张,只是倾听罢了。更不能为了孝而去顺,那就是道德情感绑架。
为人父母,更需要分清孝顺之间差异,就像对子女分清是为了爱还是为了维持自我权威。对于子女要求一开始可能是出于爱护,但也要搞清楚,是否有为了顺的成分呢?不能有不顺从就是不孝的思想。
子女不顺从自己是正常的,他们有他们的自由选择的意志,有他们的立场和思想,他们的环境和经历并非和父母一致,如果他们事事顺从,那才糟糕呢,这样的小孩还能有多大成长,多大出息呢,实令人堪忧也。
孝就不用讨论了,一个人如果不孝,必然没有人性,必然与真善美无缘,必然人人避而远之,必然难在社会立足,终归不是活着的意义。
总之,把孝道和顺从分开,取孝之精华,去顺之糟粕,是我认为比较科学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