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笙
“年龄越大,越喜欢喝点小酒,因为心里有些话越来越说不出口。加班越久,越喜欢一个人走,因为想知道自己究竟还能忍受多久。当初都是一群人上路,后来都需要一个人独处。都曾希望任何人给自己发短信,拿起手机却又不知道应该打给谁。”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一段话越来越感同身受。
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老一辈常说的“这辈子一眼就望到了头”,让我深感恐惧,却又不敢轻易辞职。
好不容易休息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想做的,划着微信,却发现也没有什么人想找。
我躺在床上,那种无力感开始侵蚀我的五脏六腑。
其实,回想起来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有这种感受了,我第一次感到迷茫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
父母的一句:“你以后想干什么?”这让我深深的苦恼了许久,因为,我那时并没有什么理想和抱负。
只要老师们仔细观察我的作文就会发现,每写一次有关长大了想干什么的作文,我每一次写的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老师并不会关心那么多,她在乎的只是你句子通不通顺,文笔好不好。最后,还是父母看不下去替我报了志愿,我才结束了那段“浑浑噩噩”的日子。
一个人待着终究不是办法,于是,我将苦水皆倒给我弟。
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弟听完之后,直接对症下药。我思索了一番照做之后,果然,再也没有那种看不清前方道路的时候了。
那么怎么才能摆脱迷茫?
几个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走出混沌的牢笼。
生活很单纯,复杂的是你
韩剧《我的大叔》中有一句经典语句:“原本以为我们这个年纪会有迷茫,没想到了大叔这个年纪也一样。你已经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却还很无趣。”
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呢?
大概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与年龄无关。只是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年纪,似乎更加容易陷入迷茫期。
当我们常常不满现状,内心想要改变,却又对此无能为力,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时,迷茫也就随之而来。
如果给自己一个空间,仔细想一想,所谓迷茫,核心其实来源于“欠缺感”,就是一种“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感觉。
有的人是在自己即将迈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比如报志愿、找工作的时候,看着周围的小伙伴,一个个有了目标,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自己完全没有方向,一瞬间不知所措、心慌焦急;
有的人是在和别人交流中,发现周围的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比如升了个职、考了个证,又或是继续深造考研考博,在比较中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规划;
听到了太多不同的声音,在焦急的追随那些声音的时候,渐渐将自己原本的观点给淹没、迷失了自己。
简而言之,就是比较。
事实上,有时候迷茫并不是件坏事,而无能为力也不过是对当下而言。
为什么说迷茫是源于我们总是进行比较,而不是进行攀比。是因为有比较就是证明我们有了想要进步的想法,但是,攀比却是虚荣、盲目的。
我们迷茫是意识到现状与理想的差距,这也说明了我们在思考,这是勇敢迈出舒适圈的第一步。
虽然说产生迷茫并不是件坏事,但是,如果我们也不能过度的停留在迷茫期,因为时间一长会带来焦虑,甚至会影响生活。
在开头的故事中,我弟给我开的“方子”只有一句话:“你这是闲的,要是忙起来,你就不会有时间伤春悲秋了。”
所以,当你迷茫的时候,就不要再深入的“胡思乱想”,可以找一张纸,从头思考,什么使你感到迷茫,什么让你觉得不满,哪件事触动了你......,一条一条写,慢慢地就会缕清思路。
如果还是觉得自己一直在钻牛角尖,走不出死胡同,那给自己放个假吧,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去体验大世界,就会发现自己的那些烦恼忧愁是有多么的微不足道。
多看看,多体会,总会找到答案的。
当然,最快能摆脱迷茫的办法就是为自己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有个目标,让大脑充实起来。比如重新捡起自己丢失的爱好,亦或者参加对自己有益的培训等等。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指引。
试着找一找自己的窗户
我一直坚信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现在没发现不代表没有。
人的成长,是源于大脑的不断思考,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正确地定位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试着问问自己:
1. 你想要(做)什么?
2. 你现在拥有什么?
3. 你目前能做什么?
只有当我们知道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才会为去拥有它而不断努力。
反之,如果一开始就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以后在你忙着努力的时候,可能就会持续怀疑自己,从而陷入新一轮的迷茫。
所以,认知自我需求便是自我定位的第一步,是牵引我们行动的力量。
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列一份清单,越详细越好,可以小到目前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接下来,分析自身所拥有的,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去帮助我们实现想要的。
最后,结合前两项,为自己设定目前能进行的目标。
就比如,我想做的很多:画画、写作、旅游、投资等等,我现有的资源是我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很多文笔不错的小伙伴,也可以随时随地看见好的文章,工作时间轻松,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会写文章可以为我的工作加分。
所以,结合这两项,我最后筛选出来,想要往写作的方向开始迈步。
一旦设定目标后,我发现有一大堆的事在等着我去做,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于是,就从迷茫的泥潭走出来了。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精准的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当你朝着目标前进的时候,发现走错了岔道,这都没关系,尽管走错路那你也欣赏到这条路的风景,也会有一定收获。
接下来,你只需要重新导航,再一次出发就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有句名言说的好:好了伤疤忘了疼。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这两个劣根性:惰性和忘性。
纵使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可还是永远都不知道惰性和忘性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
有的人,很可能会在还没完全打开自己的那扇“窗户”的时候就放弃了,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开窗,觉得留个缝也是不错的。
所以,想要真正的走出迷茫,就要行动起来,并且持续地行动,我们可以试着做到这三点:
1. 做一份详细的计划
确定目标后,可以把目标所需的行动计划进行细分,计划的出发点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为计划的出发点。
随着新兴媒体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有时刷小视频时间就会流失大半。所以,我们做的这份计划最好越详细越好,最好能精确到每小时,让你能够知道在什么时间做的事情。不至于浪费过多的时间在刷手机上。
细分计划也有利于减轻庞大目标对我们的压迫感,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会使我们有一种离小目标更近的成功感。
就比如,我的目标是提高写作能力,我会在我时间允许的基础上,在上下班的路上听一篇短故事,平时看看别人写的文章,将好句及时积累,最重要的是每天从写100字的短文练起,最后,睡前读一本书,这本书要通俗易懂。
当然,计划也要随着自己的能力提升而适当更改。
计划中还是要给自己留一些放松的时间,毕竟给自己一些奖励,也能够让自己在身心放松的基础上,进一步高效的完成自己的计划。
2. 开始夸奖自己
适当的鼓励会使人更有动力,也会心情愉悦,进一步激发潜能。
刚开始的努力,可能没有成效,外界也给不了你相应的激励,这时,不要沮丧。
你的快乐可以你自己给。
就比如,我为了提高写作,设定自己每天读完一本书,读完之后,会将一些感想及时写下来,这时,我就会告诉自己,今天真棒,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当积累了一段时间后,我再看自己写满的感想,更是感动满满,越发有动力继续努力了。
所以,大家要寻找合适自己的方法,阶段性进行鼓励,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行动的懈怠。
3. 有信心,多思考
有信仰的人,总是积极的。
当你坚定的认为,一直做下去就会有收获,那么你就会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奋斗,这时,你会发现全世界都在为你开路。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根据情况不断地反思,来改变计划,但不能频繁改变,这样会反复会使得自我怀疑。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那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所以,有效的反馈是很必要的。
自己的反馈可以通过复盘来进行。每天睡前可以回想一下今天都做了什么,随手记录自己的感想,进行思维反馈,定期总结计划中的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也可以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谈谈自己现在的目标和计划,有助于我们发现不足。
看过一段话:人跟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样,有人三分钟泡面,有人三小时煲汤,有的人外卖已送达,有的人刚好切好蒜苔和肉。
当你踏踏实实的做好分内的事时,生活会在合适的时候把该给你的东西,都一样一样给予你。
所以,迷茫时千万不要丢失自己,好的生活要不慌不忙。
冬日里的遗憾一定会被春风温柔化解,你也一定要跨过星辰大海拥抱自己。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青萍之沫】
网友评论